第一六一章 吳國 (第1/5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運算元(宋·王觀)
按照《史記》的體例,帝王為“本紀”,諸侯為“世家”。
而“世家”排第一位的不是輩分最高的姜太公建立的齊國,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周公創立的魯國,也不是爵位最高的商人後裔創立的宋國,而是吳國。為什麼?司馬遷的姥姥是吳國人?
答案錯誤。
真正的原因是:周朝原本應該是吳國的。
【離家出走的男人】
商朝末年,周國國君是古公亶(音沾)父。周國在古公亶父的時候已經是西部實力最強的國家了,因此商王任命古公亶父為周公。古公亶父有三個嫡子,大兒子叫太伯(又作泰伯),二兒子叫仲雍,又叫吳仲,小兒子叫季歷。
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太伯是君位的繼承人。可是,有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太伯沒有兒子。那麼太伯之後,誰來繼位?從前還沒有遇上過這樣的事情。
小兒子季歷的嫡長子叫做姬昌,聰明能幹,用《史記》的說法叫“有聖瑞”。古公亶父於是有個想法:太伯之後,姬昌繼位。
可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姬昌繼位,他父親季歷怎麼辦?那麼,是不是季歷先繼位?
可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季歷繼位,他哥哥仲雍怎麼擺?按理,仲雍排在季歷的前面。那麼,仲雍繼位之後再傳給季歷,季歷再傳給姬昌?
可是,問題又來了,仲雍有兒子,那麼仲雍之後就應該傳給兒子,而不是弟弟。
那麼,乾脆廢了太伯和仲雍,直接讓季歷繼位?可是這也不行,一來這是破壞規矩,二來,太伯和仲雍本身也很賢能,沒有理由廢他們。
古公亶父為了這個問題,想得腦仁都痛,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來。
父親愁眉苦臉、心緒不寧,太伯和仲雍都看在眼裡,怎麼辦?太伯和仲雍於是去找父親,提出願意讓弟弟接任國君,可是古公亶父沒有同意,他知道兩個兒子都很孝順,不想讓他們受委屈。
儘管拒絕了太伯和仲雍的請求,古公亶父心結未去,依然情緒不佳。不多久,古公亶父病倒了。
“兄弟,機會來了。”太伯對仲雍說。
“什麼機會?大哥,你可不要亂來啊。”仲雍擔心哥哥要對父親不利。
“兄弟,你想到哪裡去了?”太伯瞪了弟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