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章 謀殺開始了 (第1/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一個人太憧憬未來某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忽略眼前;當一個人太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忽視周圍的環境;當一個人太想完成自己的心願的時候,往往就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伍子胥開始反思。
自己到吳國已經六年了,可是報仇的事情還沒有影子。
吳王僚對自己不好嗎?不是,吳王僚對自己很不錯。但是,每當自己提出討伐楚國的時候,吳王僚就顧左右而言他。為什麼?因為吳王僚要從國家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你的個人恩怨出發來考慮這個問題。
還有公子光,任何時候伍子胥提出來討伐楚國,公子光都毫不客氣地否定,為什麼?
伍子胥是個聰明人。
只有讓自己報仇這件事情與吳國人的利益掛在一起,吳國人才會為自己報仇,確切地說,順便為自己報仇。
伍子胥有信心在吳王僚身上做到這一點,可是,即便吳王僚願意討伐楚國,公子光會願意嗎?如果公子光不願意,吳王僚也絕不會討伐楚國的,因為唯有公子光有能力擔當這樣的重任。
所以,公子光才是關鍵。
那麼,公子光的利益在哪裡?他的慾望是什麼?
伍子胥眼前一亮。
其實,他早就知道,只是他並沒有朝這個方向考慮過。
伍子胥每次和吳王僚、公子光在一起的時候,都能看到公子光閃爍的目光經常深情地掃向吳王僚的位置,眼光中帶著渴望、嫉妒乃至幾分仇恨。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什麼,所以他也就知道公子光為什麼總是反對討伐楚國——按《史記》說法,就是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內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以說外事。
現在,伍子胥面臨一個站隊的問題。
從道義上說,毫無疑問應該站在吳王僚這一邊,幫助他對付公子光。可是,俗話說:疏不間親,自己作為一個外來戶,根本沒有辦法出上力。而除不掉公子光,自己報仇就沒有希望。
換一個角度,站在公子光這一邊呢?公子光正需要人幫他殺吳王僚,而如果自己能幫他做這個技術性的工作,公子光一定會感激自己,就有可能為自己報仇。
怎樣選擇?
伍子胥沒有任何猶豫,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報仇,為了報仇,什麼都可以不顧。
“吳王,對不起了。”伍子胥作出了選擇。
伍子胥,也是一個恩將仇報的人。
漁丈人的跳水,被證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