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勾踐稱霸 (第2/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候說話了:“太宰,說起來呢,你是我們的恩人。可是,換句話說,你就是吳國的禍端。那麼,你說你來想要什麼?我怎麼敢用你呢?”
勾踐的意思,你走了就算了,別在這裡待著了。
“大王,大家都以為吳國是我禍害的,其實不然。我不過是吳王的一個謀臣,決斷都在吳王那裡。當初在會稽我勸吳王與大王您講和,那是為了您好,也是為了吳國好,難道那時候我就想吳國亡國?吳國之所以亡國,那是吳王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的結果,與我有什麼關係?越國不滅吳國,楚國也會滅吳國。
再說了,大王您有今天,那也是我伯嚭的功勞嗎?當然不是,那是大王高瞻遠矚,堅忍不拔的結果。在座的各位跟我一樣,都不過是為大王做了些微薄的工作。換了別人,就算是當初我同樣為他出力,他能夠有今天嗎?
說我害了吳國,那是在抬舉我,我有這麼大能力嗎?
說來說去,大王有今天,是大王的英明;吳王有今天,是吳王的無能。在座各位如果把吳國滅亡的責任推給我,實際上就是在把越國強盛的功勞歸到自己頭上。
大王如此英明,過去能為大王效力,我深感榮幸之至;如果今後還能為大王效勞,那是我的福分。如果大王鄙視我嫌棄我,我也無怨無悔。”
伯嚭的一番話,說得滿座鴉雀無聲。
有道理嗎?沒有道理嗎?
的確,吳國的滅亡,與伯嚭有多大關係呢?
“太宰,你說得太有道理了。人要懂得感恩,我宣佈,從今天起,你就是越國的太宰。除了原有封邑保留之外,另有封賞。”勾踐宣佈,他很欣賞伯嚭剛才說的那段話。
伯嚭,還是太宰,越國的太宰。
關於伯嚭,史書上的記載矛盾頗多。
《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滅吳,誅太宰嚭。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史記》伍子胥列傳:越王勾踐遂滅吳,殺王夫差;而誅太宰嚭,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賂,與己比周也。
《吳越春秋》:越王謂太宰嚭曰:“子為臣不忠無信,亡國滅君。”乃誅嚭並妻子。
上面這些記載都說伯嚭被誅殺,真是這樣嗎?
謊言一大堆。
來看看真相。
《國語》:對伯嚭的下落沒有記載。
《左傳》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