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伍子胥的悲哀 (第1/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唐·李白《烏棲曲》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豔傾,妒月嬌娥恣妖惑。
姑蘇百尺曉鋪開,樓楣盡化黃金臺。歌清管咽歡未極,越師戈甲浮江來。
伍胥抉目看吳滅,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盡古墟,蕭條兩地皆明月。
靈巖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江浦回看鷗鳥沒,碧峰斜見鷺鷥飛。
如今白髮星星滿,卻作閒官不閒散。野寺經過懼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館。
吳鄉越國舊淹留,草樹煙霞昔遍遊。雲木夢迴多感嘆,不惟惆悵至長洲。
——唐·李紳《姑蘇臺雜句》
南宮酒未銷,又宴姑蘇臺。美人和淚去,半夜閶門開。相對正歌舞,笑中聞鼓鼙。星散九重門,血流十二街。一去成萬古,臺盡人不回。時聞野田中,拾得黃金釵!
——五代·曹鄴《姑蘇臺》
【標誌性建築和標誌性工程】
越國人回去了。
吳國人開始動工了,舉世聞名的兩大工程。
第一大工程,姑蘇臺。
姑蘇臺,建在闔閭城外西南隅的姑蘇山上(今江蘇吳縣境內)。姑蘇山上原本有臺,不過是烽火臺,吳王闔閭所建。現在,吳王夫差要把它建成吳國的標誌性建築,快樂的家園,淫蕩的樂園。
《吳越春秋》記載:“姑蘇之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絕嗟嘻之聲,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姑蘇臺高三百丈,寬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級而上,登上巍巍高臺可飽覽方圓二百里內湖光山色,其景冠絕江南,聞名天下。高臺四周還栽上四季之花,八節之果,橫亙五里。
標誌性建築的建造,苦了吳國的老百姓。
姑蘇臺成為後人憑弔的絕佳所在,後世詠姑蘇臺的詩詞極多,以上幾首不過順手抄來。
第二大工程,邗(音含)溝。
夫差在邗地(今江蘇省揚州市)修建邗城,以此為南端,開挖運河,南起邗城以南的長江,北經樊梁湖(今江蘇高郵附近)等一系列湖泊,折向東北,入射陽湖,再向西北經淮安入淮河。全長四百餘里。
邗溝至今依然在,不過已經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
四百里邗溝,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