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言論自由 (第1/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產敢於理直氣壯地跟晉國人論理,是因為他確信一點:只要自己按禮行事,走到哪裡都不怕別人挑自己的理。只要自己站得正,就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對晉國強硬僅僅是一個方面,該尊重的時候一定要尊重,這樣才能讓晉國人尊重自己。
子產和鄭簡公從晉國回來,緊接著準備派印段前往楚國聘問,這是世界和平協議規定的。去之前,子產專門請子皮派人前往晉國通報此事,以示尊重。
隨後不久,衛襄公前往楚國朝拜,路過鄭國。子產命令印段到城郊招待,隨後讓外交官子羽陪同衛襄公一行進入國都,遊吉和馮簡子接待。整個過程符合周禮並且十分周到,衛國人離開的時候非常高興,稱讚鄭國“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
【輿論導向問題】
外交無小事。
因為一句話,或者因為一餐飯,或者因為一棵樹,都有可能引發國際戰爭,都有可能導致國家的滅亡。
所以,外交無小事。
子產建立了鄭國的外交團隊,他們是遊吉、子羽、馮簡子和裨灶。
遊吉風度翩翩,對人彬彬有禮,因此人見人愛,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子羽又叫公孫揮,按照鄭國當時的情況,他應該是鄭穆公的孫子,似乎是士子孔的兒子,也就是子產的堂兄弟。子羽是個全球通,對於各國的情況都很清楚,各國的世族大家以及當政者的深淺長短了如指掌,並且,子羽很擅長外交辭令。馮簡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能夠在不同方案中迅速確定最佳的一個。裨灶有謀略,不過很奇怪,他如果在野外出謀劃策就很靈,如果在城裡就不靈。
每次鄭國有外交事務的時候,子產就會讓子羽來介紹將要打交道的諸侯國的情況,並且草擬外交函件;然後跟裨灶前往郊區,具體探討事情應該怎樣去做;探討之後,請馮簡子來作決斷;最後,一切確定,再派遊吉去執行。
因為所有環節都很嚴謹,鄭國在外交事務中受到廣泛讚揚,與各國之間都建立了友好關係。
國內的改革初見成效,國際事務也都理順。
這一天,然明來找子產。
“什麼事?”子產問他,然明最近也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議。
“叔啊,我聽說鄭國人現在喜歡聚集在鄉校,議論您的新政,好像說好話的不多,輿論導向不對啊,不符合主旋律啊。”然明說。
“是嗎?”子產不經意地說,這他都聽說了。
“把鄉校給關閉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