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 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藥 (第3/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語“寬猛相濟”,出於這裡。
有了這個教訓,遊吉轉而完全按照子產的思路來治理鄭國,也按照子產的方式來處理國際事務。
在外交上,遊吉像子產一樣堅持國家原則。
鄭獻公二年(前512年),這一年晉頃公薨了。盟主薨了,小弟國家們自然要來送葬。鄭獻公剛剛斷奶,自然不能前去,於是遊吉自己去了,先弔唁後送葬。
這個時候晉國的中軍元帥已經是魏舒,早就想找機會教訓鄭國人,總算有了機會。為什麼魏舒對鄭國人這麼大意見呢?因為在晉國,趙家和韓家是世代結盟,魏家與這兩家關係都不好,而此前子產和趙武關係很好,遊吉和韓起也是莫逆,魏舒就感覺到鄭國人跟趙韓兩家是一夥,因此對他們很不滿意。
遊吉來到晉國,魏舒拒絕接待他,反而派了士景伯去質問他。
“當年我們悼公薨的時候,你們是來了子西弔唁,子喬送葬,怎麼這次只來你一個人一勺燴了?瞧不起我們晉國人是嗎?不給魏元帥面子是嗎?”士景伯劈頭蓋臉呵斥遊吉。按說,遊吉是鄭國上卿,士景伯不過是晉國的上大夫,怎麼說,士景伯也沒有資格這樣說話。
這個時候,遊吉的腦海裡閃過子產的高大形象,子產與晉國人鬥爭的一幕一幕在他的眼前閃過。“XX的晉國人,紙老虎,老子不怕你們。”遊吉暗暗罵道,同時激勵自己對晉國人不能低三下四。
“諸侯之所以歸順晉國,是因為晉國講究禮法。禮法呢,就是小國事奉大國,大國愛護小國。小國事奉大國呢,就是要隨時聽從大國的命令;大國愛護小國呢,就是要多多體恤小國的難處。像這樣的葬禮,我們鄭國怎麼會不知道怎樣去做呢?先王的規矩是:諸侯的葬禮,士來弔唁,大夫來送葬。只有朝會、聘問、宴享和戰爭才會派出卿。從前晉國遇到喪事的時候,只要鄭國國內安定,我們的國君都會來弔唁送葬;但是如果恰逢國內有事,那可能就連大夫和士都派不出來。大國對與小國的愛護就表現在,如果小國在立法上偶爾不周,大國也能夠體諒,只要大體具備禮儀,不可求具體的數目和級別,就認為是合乎禮數了。周靈王去世的時候,我們的國君和上卿恰好在楚國,於是我們只能派出少卿印段,人家王室也沒有責備我們,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只能做到這一點。如今呢,你們非要說我們怎麼不按從前的規矩辦,那我問你,從前我們有高於常禮的時候,也有低於常禮的時候,我們該比照哪一種?現在我們的國君剛剛斷奶,無法前來,那麼我來了還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