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塔天鵝》開機不久, 劇組便遠赴一座令嘉在地圖上都沒見過的北方邊陲小城。
電影有一半以上的戲份需要在這裡拍攝。
從S市的秋天到小城突然入冬,令嘉每天清早都要經歷一遍哆哆嗦嗦脫下大衣,拿開熱水袋, 撕掉暖寶寶,跳到渾身發熱以後, 才能入鏡。
戲中有大量的鏡頭是令嘉一個人的獨角戲。
不論練功房的獨舞, 還是每天清晨在鏡子前或清醒或癲狂的自我詰問,對她的演技和舞蹈技術都是極大考驗。儘管片方已經找了位與令嘉身型相仿的專業芭蕾舞演員做舞替, 但比起靠改變焦距,剪輯和拼接的成片,令嘉還是更傾向於自己努力, 儘量把導演想要的效果呈現出來。
這當然是所有人都樂見的結果, 劇組有芭蕾老師和動作指導隨組,負責舞蹈訓練和體型訓練。
除去拍戲, 令嘉的日常幾乎就是練舞、練舞……芭蕾想要提升技術絕對少不了苦練, 中間舞鞋磨損太過嚴重, 壞了兩雙,她只得再託英國的同學買新的寄過來新縫。
好在壞的只是鞋,隨著年代發展,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足尖護具都齊全,她沒再像小時候一樣翻掉指甲蓋兒,只是腳趾磨出水泡, 水泡挑破之後, 第二天接著跳, 又漸漸凝成繭。
最開始兩個星期, 令嘉每天晚上躺下都只覺得腰痠背痛, 睡了一夜渾身像被大卡車碾過更疼, 早上連爬起來都困難。
但熬過了這段適應期,習慣訓練強度以後,一切就步入正軌了,這時候更大的難題,就落在了她的演技上。
對於女主角餘喬而言,舞蹈中的她光芒萬丈、清雅高潔,走出舞臺和練功房之外,她又變成了誘人深陷的欲.望的極端。
而令嘉很難拿捏到合適的心理狀態去演繹舞臺下的另一面。如果說在《1935》中,令嘉來說演繹的是她自己,那麼在《水塔》裡,她的沉浸式共情就不那麼行得通了。
幸而陸起是個非常愛聊天的導演,每當他覺得令嘉沒拍到位,就開始給她聊,一聊兩三個小時,直到令嘉聽明白能演出來為止,甚至帶她去小城的歌舞廳夜總會,觀察真正的底層舞女狀態和細節習慣。
隨著令嘉越來越深入角色,拍攝速度都比最開始快很多。
這時候就能看出演員和導演相互成就的重要性了。
如果當初令嘉接了《公路》的女二,她不確定自己能得到這麼大收穫。
《水塔》是女主電影,所有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