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2年春,剛滿18歲的晏旻隻身一人離開中國,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他14歲上大學,讀的是中科大少年班,學的是微電子專業,畢業後公費到MIT繼續深造。
晏旻到波士頓後,由大使館聯絡的當地一個華人同胞接待,對方很熱情,將他送到學校安頓好才離開,說有困難可以找他。一切都很順利。
但有個好開頭並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挑戰才剛開始。
剛住下就遇到了麻煩,同宿舍的白人室友是個種族主義者兼反社會主義者,明裡暗裡欺負來自紅色中國的晏旻,他也沒法申請調換宿舍。
當時他的語言還沒完全過關,身上也沒錢,對當地情況又不熟悉。性格使然,也不願去麻煩華人同胞,真是有口難言,無比苦悶。
藺徵西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他是晏旻在美國認識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人是社會性動物,喜歡抱團取暖,80年代初出國留學的中國人極其稀少,藺徵西在校園裡看到黃面板黑眼睛的晏旻,主動跑來跟他打招呼,發現果然是同胞,他們就這樣結識了。
藺徵西來自寶島臺灣,祖籍山東。雖然10歲就隨父母來到美國,依舊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且會讀寫,他的父母很重視他的中文教育。除了正常上學之外,每天還要上中文補習班,就怕他忘了自己的根。
藺徵西16歲考上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香檳分校,就讀電子資訊專業,畢業後又順利申請到MIT的PhD獎學金,自認為天賦出眾。
直到認識14歲上大學的晏旻,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來天才是真實存在的,心裡除了歎服,就只剩下了欣賞。
藺徵西幫了晏旻很多很多,幫他找室友出頭,邀他一起合租,主動借錢給他,幫他介紹工作,甚至還去學了做飯,給他做中餐,以紓解他的思鄉之情。
晏旻剛到美國時,身上只揣了十美元。
倒不是家裡真窮得拿不出錢,當時跟他一起出國的留學生情況都差不多,國家剛剛開放,外匯極度匱乏,根本兌換不到美元。
藺徵西的幫助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晏旻在藺徵西的幫助下,靠勤工儉學讀完了博士,又在美國做了一站博後。
藺徵西之於他,就是寒夜裡的那點燈火,既能為他照明,又能給他溫暖。
他一度在心理上也極其依賴對方,視他為最好的朋友。
直到臨回國前夕,藺徵西跟他表白,說喜歡他,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