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行斑馬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不要說4x500米了,估計參加的所有人可能正兒八經的一個400米都沒有跑過。所以哪些是有策略的,哪些匹夫之勇的。
樑子衡的確有按我講的策略去跑,所以第一個250米之後,他排在中間第四名,和前面三名有了將近半個彎道的差距。第二棒的何偉佳這時已經站在跑道邊上等候,我走了過去,對著他說了和剛才對樑子衡說的同一番話。
但何偉佳很疑惑,就說
“不是吧,第一圈不發力,如果第一棒是我,我肯定相信你,但現在我們都落後前三名快半圈了,還是第一圈不發力?”
“待會你看到最後的直道,你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了,記住真正要發力的是最後50米,其他位置都不要發力。”
這時第一棒的第一位選手出現在最後的直道上了,何偉佳傻眼了,跑完第一圈還在第三的樑子衡,這時已經在第一名,而且還在不斷地加速跑來,並且把和第二名的距離拉開了將近30米。而第二、第三名,看上去是用盡全力去跑,但實際速度根本提不起來。
何偉佳朝著我豎起了大拇指,然後來到接棒區,接過了樑子衡手中的接力棒。看到樑子衡和何偉佳順利交棒,我又馬上走到吳盛身旁,把同樣的話又再說了一次。吳盛沒有像何偉佳那樣提出疑問,因為事實擺在眼前,第一圈用力衝出去的,最後都會像掙扎般跑過終點。
很快,第二棒的何偉佳以領先第二名將近半圈的距離來到接棒區,並且順利地和吳盛交接棒。因為領先很多,所以交接棒就沒有發生什麼問題,而第二、第三名,因為著急想著要儘快縮短距離,再交接棒上出現了問題,所以第二、三、四名的順位又重新排列了。
但第三棒出了問題,吳盛的身體狀態沒有樑子衡、何偉佳那麼好,雖然他按著我說的去做了,但到了第二圈的一半,他的體能已經出現極限了,速度一下子降了下來。這樣等於就給我第二名把距離縮短的機會。
我看了一下第二名的最後一棒,是電子資訊3年級1班的外號“筋肉人”的一個師兄,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只知道他是學校標槍的第一名,而且也是上一年市運會標槍的第一名和記錄保持者,雖然他練的田賽類的專案,但身體的肌肉非常強壯,而且練標槍的人爆發力都十足啊,如果距離再繼續縮短,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這時,這位外號“筋肉人”的師兄也發現了我
“哈哈,原來你跑最後一棒啊,你讓一下我啊,不要跑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