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膠澳地區人盡皆知。他個性中特有的深謀遠慮,村裡早已有口皆碑。
丁永一綿裡藏針,鎮靜地與德國地政官周旋。丁廷武帶著騎兵,專挑清晨薄霧之時,埋伏在必經之路上,襲擊各村的地政官和德國士兵。
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知道丁廷武被丁永一打出家門。有人罵丁永一是老糊塗,有人則贊其睿智。無論外面如何議論,大家都發現父子倆明明不和,卻似乎有某種默契。一個鬥智,一個鬥勇。
人們帶著好奇的心理觀望著丁家,與此同時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盼望著一種轉機。
丁家的拆遷,丁家的未來,似乎成了一種參照,成了每個人的關切。
地政官來了。
他的身後,依然跟著一小隊德國士兵。
他遠遠地看到一大群人,微微楞了一下。他馬上意識到,丁家已經成了一個標杆,就像測量土地尺子上的刻度。
地政官帶著日耳曼民族特有的驕傲,挺起了自己的胸膛,向人群走去。
二人再次見面,似乎多了不同的意味。地政官代表德國,而丁永一則代表這裡的居民。
丁永一依然坐在苟記餡餅粥的同一位置上。見德國地政官分開人群走了進來,他謙恭地站起身,招呼苟文先再來一碗粥。
“喝粥可以,扔下銅子兒再說。我的粥可不是大風颳來的。“苟文先對德國人討厭至極,不情願地小聲嘀咕著,但還是去了。
苟文先盛粥的時候,習慣性的滿了碗。抬腳要送上桌,他想了想,轉身拾起木粥桶裡的長勺,又舀回去了大半勺。
德國地政官卻沒有坐下,他帶著審視的目光重新打量了一下丁永一。
丁永一身材消瘦而結實,儀表堂堂,留著黑色的,讓人感到敬畏的孔子式的鬍子。他的臉型和鬍子,都讓這個德國人聯想到對中國最博學者之一孔夫子的著名描述。以至於,他第一次看到丁永一,就覺得自己在哪裡見過。原來,是丁永一的外表,提醒著他在齊魯之地的邊緣,遇到了孔子故國的真正後裔。
眼前的這個中國人看似普通,腰間卻繫著一枚鄉間並不常見的玉扣。玉扣中有一圓孔,孔中是一細長的木榫頭。扣合在圓孔中的榫頭,構思奇巧地吊著幾把小巧的銅製鑰匙。
來到異國他鄉日久,他深知丁永一這樣的中國鄉紳階層,對於民眾的影響力。
這半個月來,他想盡一切辦法瞭解關於丁永一的一切。在膠澳郵政代理處,他查到了許多丁永一與京、津、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