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新秀志苑奇葩 (第1/2頁)
陳平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平軍現象瑣談
方琛
紫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一方熱土,繼張宣強、樊光春、李春平、戴承元等大家之後,近幾年我的師弟陳平軍又嶄露頭角,佳作頻出,令人刮目相看。陳平軍是我的同行。他是《紫陽縣誌》主編,我是《漢濱區志》主編。他續修《紫陽縣誌》歷經十年磨礪,已修成正果,而《漢濱區志》則因先行創修《漢濱區鄉鎮志》而處在望其項背、緊張追趕階段。此時讀其書、評其人就有著特別的意義。
在上週讀書會的發言中,我談到了平軍有三種身份:教師、作家、志家,這與我們很多人的經歷相似。但不同的是,有些人職業的更替必然帶來角色的轉換,把命運的轉折割裂開來。而陳平軍則能夠創造性地把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文學的浪漫、華麗、造詣,修志的嚴謹、厚重、責任交織在一起,融會貫通,各取其長,達到了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這在他的散文詩集《邊走邊唱》《好好愛我》《心語風影》和他的方誌專業著作《續志編修實踐與探索》中都有跡可循。
說陳平軍是志苑奇葩,奇就奇在顛覆傳統、名利兼得上。
傳統意義上的做學問,恥於言利,貌似清高,重在功名,排斥銅臭。而陳平軍既有過人的天賦,也不乏運籌之精明。就拿修志來說,傳統修志,被稱作“夕陽產業”,現實已是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我們還沉湎於昨夜星辰爬格子;也被稱作“三清”事業,即清貧、清靜、清閒。20世紀80年代創修縣誌時期,校對一張八開蠟紙(兩頁十六開通排)八毛錢,抄稿子千字一塊錢(三百字稿紙要寫三頁半),無論是給政協寫文史資料,還是本單位編稿子,或是報刊投稿,我從來沒有得過三位數稿費。1991年8月從安康地區某單位第一次領到三位數編撰費,我激動得快要哭了。我曾經給一位很有名的老學究送舊志斷句校點費,薪資之微薄完全激怒了他。他斯文不再,勃然大怒,讓我退回縣誌辦。我們安康還算好的,有的兄弟縣沒錢就拿稿紙、茶杯、特產甚至請吃便飯抵稿費,一張稿紙要寫兩面。方誌人對如此寒酸的境遇不以為然,依然潛心耕耘。21世紀的陳平軍讓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片新天地:同樣是一篇論文,我只認準《陝西地方誌》或《安康文化》(後者是無償刊載),而他的文章,滑鼠輕輕點幾下,就能發往N處,收益頗豐;他勤奮、高產,據說他的稿費遠高於他的工資;大多數個人出書,就圖個名氣、影響,不惜貼錢送人,而陳平軍出書有市場、有效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