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蓮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容易犯罪的人主要傾向四個因素。首先是遺傳因素。其次是性別因素。再來是早期創傷因素。最後是貧窮與教育因素(環境因素)。”
“從遺傳的角度來看,生物學因素中說明到有一些人是天生就容易犯罪。因為在他們的基因裡有一種叫做“危險的種子”。根據研究,過去在對美國18週歲前因殺人而被判處死刑的十四名男孩進行精神評估的過程中發現,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七的研究物件有過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損傷;有嚴重的精神系統異常的高達百分之六十四;還有百分之五十曾經有被診斷出患精神病症的。”
“我這麼說,你們能聽懂吧?”凌風問道。
唐新元一臉懵。他覺得自己好像聽懂了,卻又好像沒聽懂。
邢鐵在一旁沉思。
“而這些精神損傷有一些是由於遺傳學因素,比如精神疾病;也有一些是由於後天生理傷害造成的神經損傷。這些生理上較為異常的個體精神上較為異常,因此也就很容易在受到外界環境催化的情況下產生嚴重的犯罪行為。我說的對吧?”邢鐵總結道。
凌風讚許地點點頭,的確如此。
“在過去的案例中,性別因素的主要性別為男性,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他們一般都是喜歡把自己不熟悉的物件(特殊情況中也會有熟人作案)作為自己的作案物件。”
聽到這裡,邢鐵和唐新元都忍不住點了點頭,好像的確是這樣子。
一般犯罪人員,大多都是經歷了童年心靈創傷,早期童年經歷陰影較大,大多經歷過被虐待、暴力、孤獨感、被忽略缺乏存在感等等慘痛的遭遇,讓他們的心靈支離破碎,求助無門,身邊親人的冷漠和無視,無人關心,他們開始對人生感到絕望、憤怒,到恨周邊的所有一切,從而造成了扭曲的心理功能和社會人格,導致形成了邊緣人格障礙,於是,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這個殘酷世界裡的無助無辜受害者,長大以後,當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想要報復這個世界。這個時候,就有了掠奪性暴力的發生,其中最嚴重的情況也就是去掠奪他人的生命。他們透過從虐待或殺害他人或動物中獲得心理快感與控制慾的滿足。
除了這些以外,從犯罪心理學上來說,犯罪傾向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因素,比如一個人受到侮辱、欺騙、傷害時就有可能產生犯罪的動機,或者對社會不滿、對家庭不滿、對現實不滿也會產生犯罪的動機,抑或是有經濟糾紛、有感情糾葛、有錢權名利爭議時同樣也會產生犯罪的動機。總之人的慾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