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亂局再起 (第10/32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一聲汽笛也聽不到,慌亂之下急忙加速,生恐被丟棄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
突聽轟的一聲巨響,“新裕號”商輪船體瞬間大幅傾斜,船上的北洋兵齊齊發出一聲大難臨頭的慘叫。
是真正的大難臨頭,“新裕號”商輪撞在了“海容號”兵艦上。兵艦船體堅固,吃水量大,倒是沒怎麼礙事,只可憐這“新裕號”,原本不過是跑短途的小火輪,抗打擊能力太差,甫一撞擊,船頭就撞碎了,整個船體失去平衡,船尾倒插到海面下,高高地豎立了起來。
船上的北洋兵,狀若滾地葫蘆,成串嘰裡咕嚕,伴隨著尖叫聲跌落水中。災難來得太過迅捷,等到另幾條船意識到所發生的事情時,“新裕號”已經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一些輪胎等物事,隨波逐流遠去。
前後不到20分鐘,北洋軍團長1人,團副1人,士兵740人,機師水手外加伙伕24人,總計766人葬身大海。
此外,另有軍餉10萬元,機關炮4架,山炮6門,彈藥50萬顆,軍衣軍械無數,也從北洋的賬目上被抹除。
時在1916年4月20日,地點位於溫州海面。
是日,北洋軍人以馮國璋為首,致電政事堂,要求袁世凱下野。
【07.錯在得罪日本人】
聞報新裕號沉沒,766人沉屍海底,袁世凱面如死灰,愴然無語。
天意絕人,萬難再戰。
當袁世凱步入絕境之時,正是日本人極度亢奮之時。先是黑龍會內田良平召開大規模的國民外交同盟會,譴責袁世凱,號召中國人行動起來倒袁。而後北京日僑上書外務省,是為《對支意見書》,要求日本採取有效的軍事行動。
於是1916年3月7日,在日本陸軍的建議下,內閣透過七條決定:
1.在華建立日本霸權。
2.袁世凱是此目的的唯一障礙,必須剷除。
3.讓中國人自己來擺脫袁的統治。
4.避免公開干涉。
5.承認南方為戰爭團體。
6.透過民兵支援反袁勢力。
7.由參謀本部協調反袁行動。
決定中公開提到,任何一個繼袁而起的人,都會叫日本更感興趣。參謀本部隨即向大倉、久原等大公司籌款,以支援中國的反袁武裝力量。肅親王善耆收到100萬,岑春煊收到100萬,孫文收到60萬,黃興、陳其美各收到10萬。
日本人在中國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