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土荒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技這種東西怎麼說呢,實屬是用的人沒覺得有多少技術含量,搞這個的人不知道往坑裡面埋了多少代,才算是真正解決了問題。
高爐這個玩意兒看著簡單,實際上該有的技術含量全都有,更糟心的在於,除了高爐自身所攜帶的技術含量以外,高爐冶煉鋼鐵本身也是一種非常需要技術的玩意兒。
就這麼說吧,若非水的三相圖和鐵碳合金的相圖屬於材料入門肯定要記住的玩意兒,陳曦當年翻看的時候,順路記了下來,漢室的鋼材要有現在這個水平才是見鬼了。
可以說鐵碳合金的相圖給漢室帶來了一個保底,沒這個相圖的話,漢室用高爐搞出來的鋼質量未必能超過貴霜那邊靠礦產直接獲得的烏茲鋼。
實際上,陳曦其實縱然清楚鐵碳合金的相圖,其實在讓鋼廠進行高爐鍊鋼的時候,也很難準確的恆定溫度和時間,以及壓強這些,因為這個東西的精確那是要一爐一爐鋼水進行驗證的。
後世世界各大鋼廠花費了400年才算是精確的將鐵碳相圖的各項指標給整出來了,而這四百年間,為了確定這個玩意兒,煉了上百億爐才得出了正確的結果,考慮到陳曦這邊其實沒有這麼多的時間搞這種東西,所以陳曦對於鋼廠的鍊鋼方式就是找個老師傅,按照鐵碳合金的相圖,差不多估出來一個範圍,然後造就是了。
雖說這樣搞出來的鋼就實際強度其實達不到二十一世紀的水平,但起碼二十世紀的水平還是有的。
當然,也就中原本土的國營鋼廠,在陳曦當年親自帶隊建設高爐,專門找專業人士,也就是一些能靠顏色分辨高爐溫度,而且溫差不會超過十幾度的頂尖鑄劍師,也就是蒲元等人,花費了大半個月時間,讓這群人靠焰色判斷在什麼時候升溫、降溫以達成陳曦所需要的鋼水。
沒辦法,溫度計陳曦搞不出來,尤其是這種上限要一千五百度的玩意兒,只能靠老師傅,不過考慮到後世很多時候都是靠老師傅看光焰的焰色來判斷,而且精度挺高的,陳曦也就不掙扎了,反正人類是真的奇妙。
當然,有一說一,因為溫度這個度的概念,陳曦沒辦法給蒲元那群人普及,沒辦法給蒲元他們解釋明白什麼叫做一千五百度,什麼叫730度,這就只能靠感覺來判斷了。
這也是早期陳曦搞出來了鋼爐之後,還在鋼廠花費了不少時間的原因,說白了不就是用高爐鍊鋼必須要解決鐵碳合金最終產物的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融化,然後鑄造,那最終產物的質量有時候運氣不好,連同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