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新章節!
遼澤一詞,隨朝代變更而改變。
唐末到宋末,遼澤指沉陽以南的平原沼澤地,偶爾也指西遼河的沼澤溼地。
西遼河平原在遼國的時候,由於開墾過度,沼澤直接變成荒漠。
於是到了明代,遼澤專指下遼河平原沼澤帶。從長遠來看,那裡的沼澤不但沒縮小,反而隨著泥沙淤積、河水漫溢而不斷擴大。清末闖關東的百姓,大力開墾沼澤地,這才讓遼澤快速縮小,而真正徹底整治還是在新中國。
因為治理遼澤的根本,是系統性的治理河道!
此時此刻,遼河總督就在沉陽,而且已經拿出通盤計劃,恢復長廣道只是工程第一步。
遼河邊。
遼河治理總督田調元,指著被手下展開的河道地圖說:“殿下,微臣用了六個月,走訪調查遼澤周邊水域。遼澤不斷擴大的根源,是上游草原變成了荒漠,遼水就跟黃河一樣,帶著大量泥沙沖積下游。河床不斷抬高,河道變換不休,動輒就要氾濫成災。”
“第一,在上游劃定禁墾禁牧區,不準蒙古人放牧,也不準漢人開墾,防止沙漠繼續變大。”
“第二,現有的河道水網,是明代形成的,極不穩定,且容易氾濫。其中,渾河與太子河攜帶的泥沙較少,可以保留其固有河道,仍舊匯流三汊河入海。遼河主幹必須西遷,根據地勢走向,在沙嶺驛西側山谷挖河引流,那裡本來就有條來自西興堡的河流。把遼河主幹引過去,兩河相會,一起流經盤山(盤錦)入海。”
“第三,東西兩條遼河,河道固定之後,沿河全部增築河堤。”
趙匡桓說:“大工程啊。”
田調元道:“所以開國之初,一直都沒有治遼,至少要動用民夫十萬,當時缺乏足夠的人手。如今涉及的三縣之地,總人口已將近四十萬,抽調十萬百姓治河是可行的。朝廷已經下旨,參與治河的百姓,全家賦稅皆可減半。一家若出兩個以上的男丁,家中當年賦稅可以全免。”
說穿了,不給工錢,只是減免田賦。
畢竟把遼河治理好了,當地百姓也會受益,百姓是願意辛苦一兩年的。
趙匡桓說:“若能根治遼澤痼疾,則東北可安。百年之後,僅這三縣之地,便能繁衍漢人百萬,東北哪個部落還敢造反?”
田調元說:“不僅如此,遼河主幹西移之後,東邊的泥沙就沒那麼多,河水長期沖刷泥沙入海,三汊河的水位會更深。只需二三十年的沖刷,三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