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唐名伶 !

某君承認自己在有些方面是個不太考究的人,關於稱呼問題,前幾天有個親提了出來。由於情節與人物塑造方面並沒有任何變動,也不存在影響閱讀問題。所以,某君便小修了一下。

但是考慮到有些親可能不太瞭解唐朝稱呼,便在此簡單介紹一下,以作普及,若因此帶來不便,還請諒解。

正文如下:

1、對皇帝的稱呼

唐代稱呼皇帝,較為普遍的叫法是“陛下”和“聖人”,這個聖人應用最多的地方應該是皇帝去某個地方,進去的時候下人大聲通報“聖人至!!!”而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皇上駕到”“萬歲爺駕到”等等的,

而“主上”、“大家”在稱呼皇帝時也經常使用。資治通鑑裡有記載李世民曾經叫過李淵“大家”

至於什麼“皇上”“萬歲爺”“父皇”之類的叫法不是意淫出來的就是明清以後才出來的詞,這也都是拜清宮戲所賜啊!!!當然即便是清宮戲也有很多叫法是不對的。

隋唐時對皇帝也可稱“至尊”。這個叫法不是當面叫皇帝“至尊”,一般用在皇帝不在時的叫法,比如兩個大臣在談論皇帝某某事的時候可以用“至尊怎麼怎樣的”這個說法在資治通鑑裡也有多處記載。

2、對官員的稱呼

唐代稱呼官員,較為普遍的有三種叫法

一是“姓”+“官爵”,這裡的“官爵”不必是全稱,比如劉某人任職“散騎常侍”,往往只呼為“劉常侍”,姓趙的“兵部尚書”和姓錢的“禮部尚書”都被稱為“趙尚書、錢尚書”,姓王姓李的“司勳主事、考功主事”被叫為“王主事、李主事”,等等。

二是“姓”+“公”之類的尊稱,應用廣泛,民間可用,官場也可用。比如見了房玄齡說“房好”,見了魏徵說“魏公萬福”,

三是“姓”+“官名別稱”。比如唐人稱縣令為“明府”,於是張縣令、李縣令會被叫為“張明府、李明府”,中書舍人和門下省高官都別稱“閣老”什麼的。

關於“大人”一詞的稱呼值得注意的是,唐時期,“大人”是用來稱呼父母的專用名詞,如“父親大人,母親大人”。“大人”作為一個當面的口頭稱呼,絕不能用來“張大人、王大人、李大人”地稱呼各種官員。

在普通官員之間如果不知道對方的官職,年輕一點的都稱呼為“阿郎”或“郎君”,年紀大一大點有些威望的一般都是稱呼為“xx公”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皇兄等著,臣弟為你奪天下

皇兄等著,臣弟為你奪天下

趙乾趙鈺
穿越成為大趙嫡次子,本來想著逍遙自在,醉生夢死!奈何世家橫行,奸臣當道,各國覬覦,大哥羸弱,於是乎!趙鈺只能毀世家,滅奸臣,統諸國,為老大鋪路!晉王語錄我的,我的,都是我的!額,不對,我哥的,我哥的,都是我哥的!!! 皇兄等著,臣弟為你奪天下
歷史 連載 41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