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的小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日後早朝上,中書省向耀靈帝遞上請求重啟司天監的奏文。
出乎朝中百官意料之外,太子殿下在聽聞中書侍郎的奏文後,非但沒有亮刀子割人舌頭,反倒是氣定神閒地同樣呈上一份奏摺,請願整頓司天監。
太子顯然是有備而來,不僅在奏摺中提出整頓方案,更是讓刑部侍郎翻出陳年卷宗,其中有諸多案件都涉及司天監史以權謀私,以日月讖言構陷朝中官員,排除異己的惡劣行徑。
太子雷厲風行,甚至早就提審了數位司天監史,得到他們認罪的供詞,供人出背後主使之人竟然是吏部崔尚書。
金鑾殿上,面對鐵證如山的證據,崔尚書面如土色。
聽到耀靈帝陰沉著臉問話,崔尚書先是哆嗦著喊冤叫屈,最後他不知從哪來的膽子,竟然猛地站起身衝過百官,欲要一頭撞向大殿上的盤龍金柱以死明志。
還好這位崔尚書年紀大了,腿腳不太利索,臨到柱前絆了個跟頭,只摔斷了兩顆門牙,遂被禁衛軍押送去刑部。
這場鬧劇過後,耀靈帝許是覺得太子修生養心了不少,居然沒有給自戕未遂的崔尚書補上一刀,再看奏摺裡詳細羅列出如何整頓司天監的方案,於是龍爪一揮,將司天監交予太子整頓。
不僅如此,眼下吏部尚書入獄,耀靈帝又下旨命太子協理吏部。
此事之後,兵部,吏部和刑部當歸太子協理政務,而戶部,禮部和工部則由大皇子協理。
此事過後,朝中百官細細一琢磨,猛然發現太子歸京尚不足三年,已然接管三部,可謂與協理政務多年的大皇子分庭抗禮,旗鼓相當。
那些此前認為太子根基薄弱,空有儲君頭銜的官員們,不免在心中打起了鼓,猜測莫非皇帝看中正統,準備讓太子襲成皇位?
要知龍椅上的皇帝並非出身正統,當年若無妻氏卓家鼎力支援,恐怕還不夠格從一眾背景顯赫的皇子中殺出重圍,化蛟為龍。
可自從先皇后逝世後,卓家在朝中勢力日漸衰落,如今已是枯枝敗葉之態,無力回春,這亦是百官不看好太子的原因。
況且在太子歸京前,皇帝甚是倚重大皇子,皇貴妃的兄長更是被皇帝加封為靖西侯,在隴西鎮守大燕半壁江山。
百官眼睜睜瞧著卓家榮華不再,而皇貴妃在後宮榮寵不衰,靖西侯手握兵權。王家一族蒸蒸日上,逐漸取代卓家,在朝中如日中天。
直到太子歸京後,驟然打破了這種局勢。
哎,真叫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