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勞鄭大人等候片刻,本侯者就去問問。”
聞言,鄭聲和幾個匠人模樣的漢子都下意識的鬆了口氣。
陳堪去問,那再好不過了。
畢竟這個時代是很忌諱死這個字的。
更何況他們都是外人,身份地位比之方孝孺更是低了太多太多,他們要是直接去問,難免落得個不敬上官的罪名。
很快,陳堪去而復返。
帶來的訊息也讓他們再度鬆了口氣。
方孝孺不與鄭氏合葬,不管是對於禮部還是工部來說都是一件省力的事情。
不然工部的人還得提前在鄭氏的墓室旁邊開鑿一個更大的墓室,禮賓部還得再次勘定方孝孺墓室的規格。
更關鍵的是,人手都得從京師調取。
開鑿一位尚書和一位一品夫人的合葬墓,要花費的人力物力,絕對不是重新選址再開鑿一個墓室可以比擬的。
確認沒有什麼問題之後,禮部的官員也不再繼續浪費時間,抬頭看了看天色,算好了吉時,便大聲開口道:“吉時已到,下葬!”
鄭聲開始調配送葬的官員和匠人,陳堪和方氏兄弟便退到了一旁。
現在法事已經做完,送葬的各項禮儀規格也已經到位。
只需要力士將鄭氏的棺槨從靈車上抬下來,送入早就開鑿好的墓室,佈置好封石和塞石,鄭氏這為期兩個多月的葬禮便算是鄭氏完成了。
“預備,起!”
不多時,靈車旁便響起震耳欲聾的號子聲,那是力士們在移動棺槨。
與此同時,太常寺的樂僕和樂師們也再度奏響了喪樂。
號子聲與喪樂相結合,僧錄司遣來的法師也開始誦唸晦澀難懂的經文。
禮官開始對孝子們發號施令,要求孝子們跪在鄭氏的棺槨前引路。
經過這麼久的折騰,所有人早就已經是精疲力竭,包括陳堪也是如此。
現在鄭氏的棺槨終於要進入墓室,一群孝子心裡面既有不捨和悲傷,也有茫然和輕鬆。
“棺槨入宅,陰官接引,孝子跪”
以方氏兄弟和陳堪為首的一群孝子像是提線木偶一般,跟著禮官的指引,走幾步又下跪,走幾步又下跪,且每一次跪的物件還不一樣。
跪死者,跪陰官,跪巡遊,跪司長,跪菩薩。
一直折騰到了日頭正中,棺槨終於穿過村子,來到後山方氏祖墳的墳堂所在。
鄭氏的墓地,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