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六宮遷至洛陽,北邙山的崖谷上,也和平城舊都郊外的山峰一樣,陸續開鑿起大大小小的功德石窟了。北邙山之首的龍門山上,石窟最多,摩崖碑刻間大大小小鑿窟數百個,早已連片成群,蔚成景觀。
侍衛們簇擁著元宏的抬輿上山,元宏一邊咳嗽著,一邊舉首看著山景。
懸崖峭壁上到處搭著竹木的腳手架,有不少匠人和畫師們站在初出雛形的石佛窟裡用鐵鑿細細雕刻著佛像的衣著相貌,用彩筆描繪著飛天臂上的綵帶和菩薩像眼神裡的慈悲蒼涼。還是女人捨得施捨佛財,六宮嬪妃才來幾個月,北邙山上便新添了不少供奉的石窟,為她們修福報,祭親人。
晚秋的北邙山,茂林修竹的山樹已是紅黃斑斕,層層若染,打扮得山谷間像一軸畫兒般在元宏的眼前無窮無盡地展開,林間到處可見大小寺院浮屠,飛簷畫棟,山門重重,穿著緇衣的僧尼在寺院內外忙碌著。
這一切圖景與人物,和平城郊外都很相似,恍惚間,元宏便以為自己已經復歸故都。
和往年一樣,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元宏會特地廢朝一日,往城外大寺禮佛。
瑤光寺裡,今天已經特地佈置了有上千比丘尼誦經懺悔罪業的水陸道場,抬輿還在半山腰,元宏似乎竟聽見了瑤光寺裡的誦經聲。
他抬臉往山頂望去,接近山頂的一處寺院露臺上,隱隱可見兩個黃衣僧人扶著撞木,撞響了晚鐘,暮雲湧動,吞沒了他們的身影。
緊接著,洛陽城外,高高低低、遠遠近近的鐘磬聲響了起來,漸漸變得盛大、洪亮、悠長……
這是洛陽城內外的一千三百七十六座大小寺廟在做晚課,自兩晉之後,佛事在民間大盛,天下人人禮佛,山山見浮屠,有人煙處即有大剎。
無論是北魏還是南齊,名山大川中處處都可聞寺院的清修梵音,曲徑通幽處在在均可見禪房的黃牆朱瓦。
侍衛屏開眾人,輿士們將元宏與馮清的抬輿停在瑤光寺門前。
瑤光寺原來是座古寺,元宏遷都後見此寺的樹木風景極是清幽,便圈定為皇家寺院,此後又極力營建。
雖然營建時間不如平城的報恩寺時間長,但新建的大殿和浮屠全都極盡壯麗,樑柱用的都是南方來的百年巨木,顯得更加高大,也更加氣象莊嚴。
黃昏的光線透過古樹頂照在瑤光寺的經堂門前,映得經堂的紙門一片黯黃,幾百名尼姑盤膝在各自的坐具上,坐得井然有序,她們的相貌格外年輕、清秀、氣質優雅,一個個手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