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花初起,漫天飄白,洛陽城的街肆也與往日一樣,在熱鬧中透著平靜。
已遭受大大小小兵災一百多年的舊都洛陽,自北魏王朝南遷這十多年以來,由元宏與元恪兩代皇帝精心經營,逐漸從一片廢墟變為北方最繁華的城邦,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
百行百業十分興旺,街上連片都是高大的店鋪、典當行、酒樓茶館,市聲盈耳,行人接踵,到處可見華麗的馬車、金碧耀眼的招牌。
自孝文帝“太和改制”和“遷都漢化”之後,大批漢族士人奉旨重新制訂各種朝廷典章制度,實施“三長制”、“俸祿制”和“九品中正制”等稅制、官制、選才制度。
朝中鮮卑王公與漢族重臣並用,街上也處處可見黃膚黑髮的漢人和深目高鼻的鮮卑人、柔然人相混雜,還有不少白膚多須的西域人,衣著奇特的高句麗人、氐人、羌人,他們在街頭行色匆匆。
這些人,有的是商賈,有的是異國使節,他們對這個由鮮卑人建起的強大王朝懷著敬仰和嚮往,如朝聖般進入洛陽的東正門,並在這個繁華程度可與南梁京城建康比擬的大都裡,感受到一種異國罕有的親切和熟稔,覺得如魚入水般的融洽。有些人索性定居下來,成為洛陽城裡的富室、大賈、良民,成為北魏的官吏,甚至與鮮卑貴族互為婚姻。
洛陽城,這個由北魏孝文帝元宏一手重建起來的北朝京都,薈萃著各種北方民族的人民和風物,似乎能夠接受和融化任何異族人,目下,儘管是寒意未盡的初春,整個城邦仍然煥發出一種新鮮而奪目的光澤,顯得年輕而富有生機。
城西的胡尚書府裡,氣氛顯得比平時壓抑許多。
日上三竿,廊下往來的婢女和侍衛們,都輕手輕腳地走著路,不敢碰出一點響動來。連府中的貓兒狗兒,都悄悄地在簷上弓腰漫步,全無聲息。
花廳靜悄悄的,年近半百的老尚書胡國珍,神情鬱悶地獨自坐在一張酸枝木方桌邊,面前的一盤羊肉、一疊麵餅都已經涼得透了,他還沒有動過筷子。
一陣腳步聲響,他的正室皇甫氏從屏風後走了進來。
“怎麼樣?她答應了嗎?”胡國珍的眼睛一亮,有些緊張地問道。
皇甫夫人搖了搖頭,讓侍女們退出堂外,嘆道:“我說的話,她全都聽不進去,不如讓人到瑤光寺去接妹妹回來,箏兒一向肯聽她的話。”
“噹啷”一聲,胡國珍拿起面前的青花托盤,重重地擲碎在地下。
皇甫夫人看著滾了一地的瓷片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