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替明 !
大淩河中左千戶所,明宣德三年建城,位於大淩河西,小淩河東,離錦州四十里。
此處乃是戰略要地,不管是東進遼東腹地還是西去山海關,都要經過此地。也因此,此地多受兵災,城池屢次被毀而後又重建。此時的這座大淩河中左千戶所已是被建虜毀去,只留下斷壁殘垣。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四年時這裡曾爆發了著名的大淩河之戰,皇太極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不但一舉殲滅了明軍在關外的機動力量,而且還首次動用了火炮部隊,成立了火器營。最為關鍵的是,他藉口莽古爾泰御前露刃從而一舉扳倒了莽古爾泰和代善,實現了唯我獨尊的局面。
然而,因為胡廣的出現改變了歷史,原本的大淩河之戰沒有發生,莽古爾泰也早已被殺,一切都和原本的歷史不再一樣。
冬日已經落到西邊,估計還有一個時辰左右便要落山。寒風呼嘯,絕跡。不過隆隆地馬蹄聲,猶如悶雷一般從西邊隱約傳來,打破了這裡的平靜。建虜的探馬很快狂奔出現,直奔大淩河口。
“咴咴咴……”的戰馬嘶鳴聲響起,建虜探馬熟練地勒馬急速停住。在他們的面前,是一座被毀去的浮橋。
建虜探馬頭目稍微皺了眉頭,左右一揮手,便有手下往上下游賓士而去,主要的目標自然是那座只留下斷壁殘垣的城池。
只過一會兒的功夫,撒出去的探馬便回稟,顯然是沒有發現情況。建虜探馬頭目再次一揮手,有一名手下調轉馬頭往來路而去;而他自己則和其餘手下下馬牽著戰馬小心翼翼地踏上結冰地大淩河。
身為遼東土著,自然知道這個季節裡,這條大淩河上的冰足以承受人馬的重量。只是因為冰面滑溜,不得已要小心渡過。
剛過了大淩河,建虜探馬們便熟練地翻身上馬,一騎絕塵而去。
建虜大軍沒過多久也出現在這裡,早已得到稟告的多鐸並沒有多在乎浮橋被拆。反正不是錦州的明軍所拆,便是遼東到處流竄的叫天軍或者漢奴所拆,沒有其他可能性。
拆浮橋的目的,不外乎是延遲大軍的行軍速度。如果是其他季節,特別是夏秋的大淩河汛期時,那還真能被他們如願,可如今可是冰凍三尺的嚴冬,又怎麼可能被阻在這裡。
因此,當有將領來請示是否就在這裡紮營時,便被多鐸大罵了一頓。要是那樣,就如了叫天軍的意,讓他們能以少量人馬驅使大量漢奴繼續在遼東腹地禍害。
眼下要儘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