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鸞沉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天過得飛快,景元三十五年很快就到了冬季。
寒風颳過,銜思閣裡的四時橘一片蒼翠,牆角邊的幾盆山茶花,悄然一片粉白嫣紅。
阿凝的紗帳換成了鵝黃暗花錦緞的料子,外頭還罩上一層銀線蔓草紋絲綢垂紗,垂下細碎的鵝黃色流蘇,瞧著嬌豔又溫暖。
這日一早,阿凝用了一小碗栗子桂圓粥,並一塊蓮子茯苓糕、一塊雞油卷兒以及小半碗糖蒸酥酪,便同往常一樣,去書齋唸書。
東臨侯府的書齋請了琴、棋、書、畫各四位先生,都是京中頗有聲望的。自榮宜禁足之後,這書齋每日只有榮宛和阿凝二人,顯得愈發冷清了。
教授琴藝的先生知道阿凝師從南山,對她要求也格外嚴格。阿凝倒也爭氣,再難的曲子,教一遍就會,且多數彈得極好,悟性奇佳。倒是在上京城如今有點兒才氣的榮宛,比她稍低一籌。
教授棋藝的先生就更喜歡榮宛了。下棋,須有定力,有耐心,阿凝的耐心實在比不上榮宛,而且一有外界響動,阿凝就會分神。先生也不怪她,畢竟年紀小些。當然,只有阿凝自己知道,她是習慣了東臨侯那等臻入化境的棋藝,才對這先生的棋局不感興趣而已。若說定力,阿凝的定力當真不差。
至於書和畫,二人都在伯仲之間。總體來說,四位先生一致認為東臨侯府的兩位姑娘都極聰明,才藝俱屬上層。
這些阿凝是不知道的,她日日心心念唸的,只是成為榮宓那樣樣樣精通的人,如今自己學成個什麼樣兒,倒未曾關心。她只需知道,離姐姐還差了許多就行了。
大概只有錦珠錦環知道,阿凝在學習上的努力和勤奮之甚,不是一句“天生聰明”就能囊括的。但是阿凝自己不覺得累,甚至醉心於此,這也算是一樁好事。
這日的畫藝老師讓她們以“冬”為題作畫。榮宛欲以古詩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為意境作一幅人物日常畫,而阿凝支著腮想了一會兒,腦中忽然就冒出一幅重巒疊嶂蒼松競翠的畫面來,當下挑了張最大的宣紙,蘸了墨汁,動手勾勒起來。
時辰到達時,先生仔細看了榮宛的畫,贊其立意別出心裁,筆觸細緻,但就人物神態的刻畫上提出尚可改進。榮宛點頭應了是,老先生又移步到尚未停筆的阿凝身邊。
只見一張巨大的宣紙上,高嶺峻立,重巒峰起,丘壑妖嬈,凍樹蕭瑟。老先生眼前一亮,揮手阻止了欲喚她的榮宛。
二人一左一右立在阿凝兩側,阿凝卻彷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