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所知,有著相當高的真實度,你刊是國內少數比較實事求是的刊物。你刊可改刊名為《求是》。
但是有兩個善意的建議,一個就是裡面的軟廣告實在是有礙觀瞻,那些軟廣告一看就知道是廣告,配圖和行文都不好,直接拉低了你刊的檔次,還不如直接上硬廣告更好。還有,建議你刊主編或者是南都集團為你刊工作人員配備效能更好、舒適度更佳的車輛,而你刊在上海也需要更多的人手,我的賽車培訓班下個月會開班,我可以贈送你們兩個高階駕駛技術培訓的名額,以精進司機的駕駛技術,挖出更多喜聞樂見或者駭人聽聞的八卦內容來回報讀者。
我不討好任何人
牢騷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
你身上的標籤很多,青年作家、車手、公知、意見領袖、公民、甚至公敵,自己怎麼取捨和看待?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性格,所以我被貼出各式不同的標籤,我就像個旅行箱一樣,被這樣貼滿。這沒有辦法,但我也不會去拒絕這些標籤,那也顯得太刻意了。車手算是,至於作家,在2008年之前,我還不願這樣自稱,特別是《長安亂》之前的作品,有太多模仿的痕跡,比如模仿錢鍾書等等,沒有自己的風格。但2008年之後,我覺得可以稱得上作家了,我的寫作已經入門,自認還不錯,《長安亂》之後的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沒有再模仿任何人。
除了自己的文字風格,還有情感的動人。
寫小說有一種感覺就是你創造了一個世界,當你寫完了以後回到現實生活中,這個世界又合上了。過很長時間再回頭看那個世界,又是不一樣的感受,而再回頭寫,又不一定能想出那麼好的段子或者有情懷的地方。
你的產量不算低,而且對自己的作品也是愈加滿意,在這種不斷輸出之外,你的輸入管道是什麼?還有一個難點,如何擺脫“輸入”類似錢鍾書風格的影響?
就是看書,看雜誌。在2005年以前還會看小說,但2005年之後幾乎不再看了。這裡確實存在如你所說的問題,如果小說不好讀,就是浪費時間;好讀呢,就會情不自禁地模仿。我不希望自己身上有任何人的痕跡,所以現在只看諮詢類的雜誌、報紙,而儘量少看別人的文學作品。保持了這麼多年後,現在反而成了別人模仿的物件。
除了小說,還有你的鏗鏘雜文,所以有人說,假以時日,韓寒會成為第二個魯迅。
我不喜歡魯迅,不喜歡他的文風,他太計較了,我不喜歡寫文章那麼計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