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山的辛苦,此時他們平地踩著坑坑窪窪的碎石河灘,都悠閒愜意得像在遊玩。
喜歡抱怨的錢旭陽,嘻嘻哈哈跟鍾珂在後面聊天。
週五一有一搭沒一搭的跟他們搭話,氣氛難得和諧,律風卻格外沉默。
走過了四個方案地點,他完全瞭解了烏雀山的狀況。
方案一屬於挑戰極限式選址,高度超過600米,必須建設盤山公路,可優勢在於兩岸巖體夯實,一旦建成,就能成為進藏最快高速路線上的橋樑。
方案二則是方案一的備選,在接近的地方挑出了較低的山峰,繞了一些遠路,然而,它的高低落差接近400米,仍是不小的建設挑戰。
方案三、方案四屬於常規模式選址,橋樑橫跨淺灘,十幾公里外就是高速,稍稍繞道就能橫穿烏雀山峽谷,雖然不是進藏最短距離,但是安全平穩、適合架橋。
可惜,兩年前出現的地震斷層帶,成為了這兩個方案真正的技術難題。
“小風,幹嘛愁眉苦臉。”
律風聞聲轉頭,眉峰帶著散不去的深痕。
他見到殷以喬溫柔神情,不禁勾起一絲自嘲的笑意。
他說:“因為,我來之前以為,實地看看烏雀山大橋的選址方案,一定會有新的想法。現在看來,是我太天真了。”
天真的以為,自己沒辦法透過資料給出的資料解決問題,僅僅是缺乏實地勘察。
等到他實地勘察了,才發現——
經驗豐富的橋樑工程師們無法攻克的難題,他一個半路轉行的門外漢,恐怕得多花上幾年時間,才能有想象中的進展。
殷以喬對烏雀山大橋專案並不瞭然,這兩天聽了他們聊了不少內容。
他說:“不是還有一個建橋的地方嗎?看完再失望也不遲。”
律風嘆息一聲,“方案五……更不可能建成大橋了。”
方案五的地點,比前面任何一個方案,都要偏遠。
它繞行山脈接近兩百六十公里,在那裡建橋,僅僅縮短了藏區到內地半小時的時間,說不上什麼最佳建橋地點。
自從地震之後,建設集團依照方案五的規劃,又繞行了幾十公里,以最少的成本,重新建出了新的高速通道。
兩年時間,那條新高速已經成為往來藏區的司機,慣常選擇的通路。
但是,並沒有真正縮短什麼距離。
烏雀山,仍舊需要一座橫貫兩岸的橋樑。
他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