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律風的盤山建橋概念, 不到一天,就傳遍了橋樑分院。
不少人聽著謝宇的轉述,都覺得頭暈目眩, 跟坐了盤旋蜿蜒的過山車一樣頭疼。
他們充分信任律風的實力,也對他實地勘察烏雀山充滿期待。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
好傢伙, 回來就搞難以理解的建築藝術!
“烏雀山那種情況, 怎麼建盤山橋?架空山體自己插樁?”
“我以為他去了烏雀山發現了新的橋樑落點,居然直接像設計建築一樣設計橋?”
“按烏雀山的走勢, 也不是不能修盤山橋。但是……有必要嗎?”
他們忽然感受到建築師跟橋樑工程師的思維差異,完全忘記了之前對律風和殷家關係的好奇。
烏雀山大橋專案的初衷,是取直線最短距離,減少高速公路進藏的耗時。
從來只有“跨越大峽谷”一個目的,怎麼律風這麼一個學建築設計的走了一圈,竟然開始想在山裡獨樹一幟的創新造型了?
於是, 律風的盤山橋想法成為了劈進橋樑分院的一道驚雷,炸得無數人抓著吳贏啟問,到底怎麼回事。
吳贏啟作為橋樑分院院長, 全程參與烏雀山大橋專案,沒有人比他更具權威。
然而, 面對院裡各種老同志的殷切問候,吳贏啟顯得波瀾不驚。
“急什麼?”他的回覆尤為淡定,“只是年輕人的一個想法而已, 你們就開始咋咋呼呼跟沒見過世面似的,合適嗎。”
“你們做設計這麼多年,又不是沒有過突發奇想。”教育也理直氣壯,“盤山橋怎麼了?就算他想在烏雀山設計過山車,又有什麼不可以。”
“反正烏雀山大橋專案停了這麼久, 有新研究方向,也是好事。”
吳贏啟句句都是放手讓律風大膽研究的意思。
全然沒有半點驚訝、意外。
設計院的老同志表示不可思議,曾經帶著他們做設計,稍微異想天開的專案,吳贏啟都會用豐富的經驗點出漏洞、嚴格指正。
怎麼到了律風這裡,就變成了鼓勵、倡導了?
老同志們很受傷,摸著頭頂感慨明日黃花已失寵。
“也許,這就是年輕人的優待吧。”
享有優待的年輕人,第二天就搬到了全新的大會議室。
寬敞明亮,裝置齊全,還留出了寬闊的過道,隨便他堆放烏雀山大橋專案資料和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