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烏雀山寒冷的山風, 擋不住建設團隊的興奮激動。
在高總工話筒的召集下,上百位建設人員,站在了烏雀山大橋橋頭。
他們頭頂是“烏雀山大橋”金燦燦的題字, 身後是紅旗飄飄的大橋。
整整三排戴著安全帽的身影,框在記者的攝像機裡, 等待著丁鴻達喊準備就緒。
律風站在隊伍最左側, 向來不習慣參與這樣人頭攢動的合影。
但他此時卻抑制不住笑意,像極了小時候上臺領獎似的心情。
成年以後, 很難找回曾經的簡單快樂。
現在,他成為了建設團隊的一員,盯著前方攝像頭,聽著周圍興高采烈的議論。
“這橋終於成了,今年可以過個好年了。”
“再等幾個月鋪好橋面,做完測試, 交付給交通部,我們也算是圓滿結束了任務。”
“自己建的橋,心裡就是踏實。等它春節後通車, 我也要開車來過一趟!”
每一句傳入律風耳中的話語,都像是他自己心裡的聲音。
他站在旁邊, 笑著點頭,明明不是在跟他對話,他仍是升起了一模一樣的念頭。
等春節通車, 他也要乘上通往烏雀山大橋的車輛,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看看他自己設計的橋樑。
“一、二、三!”
丁鴻達的預備聲音摁下了所有嘈雜的交頭接耳。
預定好的默契之後,重新響起了所有人的呼聲——
“這橋,我們建的!”
驕傲、自信、豪情滿懷。
迴盪山谷, 久久不絕。
當天交通部召開新聞釋出會,正式宣佈烏雀山大橋順利合龍,預計春節後投入使用。
當晚,新聞電視臺用圖片、影片、記者採訪,認真而平靜地講述這座驚天動地的橋樑。
從立項到設計,從徹夜建設,再到大橋合龍。
預計三年工期,建設團隊僅用了657天便完成了橋樑最為艱險的建設。
節約的工程時間,細細數來,則是中國橋樑建設又一次創新工程的成功實踐。
三班倒24小時建設隊伍,吊塔鋼結構工程專利,火箭高海拔拋送引導索。
還有震撼人心的三十分鐘高空旋轉90°主橋合龍。
一座烏雀山大橋,創下了中國橋樑建設記錄,也帶來了橋樑設計方案的突破,和全新的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