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給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沿江路上,張倩開著奧迪TT飛速的行駛著,這是南昌市區唯一一條車輛較少的路段。此刻兩人一邊賞析著贛江邊上的風景,一邊高興的聊著!!
“倩倩姐,我們的下站是哪裡啊。”林道眼睛望向窗戶,同時嘴裡說道。
“滕王閣”同樣欣賞著風景的張倩,嘴裡淡淡的吐出這三個字。
“噢,這個我知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當中提到過”林道笑呵呵的轉過頭去,顯得有些激動的說。
片刻兩人來到售票處。。
“師傅兩張票”張倩對著售票處裡面說。
“兩張一共100元”
說罷張倩拿出錢包,遞了一張紅色老人頭過去。拿著票兩人透過檢票口。來到了滕王閣下面。
“倩倩姐這裡真壯觀啊”林道面向滕王閣,抬頭仰視著這座名樓!!!
“還好吧,由於身在南昌,我也就來過一次。”張倩說著,便履行起了自己導遊的職責,為了林道介紹了起來。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立。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裡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駢文——《滕王閣本資料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資料為準。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