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 (第3/4頁)
蘭若寺小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織袋放在街頭。
他先空手迴歸現實世界,然後再進來取走了這些大包。
這種類似存檔的操作,可以讓被他收集的這些商品以編織袋的形式重新重新整理在這裡。
..........
從紡城生產區到食堂中間的職工花園是路面最乾淨的地方,花園外圍的一溜水泥墩子還可以坐人。
這裡又靠著女工宿舍中區,不少沒有工作的工人家屬會在這裡擺個小攤賺點小錢。
像張清明這樣的家屬子弟肯拋頭露面來擺攤的,只有三個。
青年人好面子,都覺得丟不起這個人。
除了笑嘻嘻的張清明外,另外兩個有些青澀的年輕人攤位上賣的都是比較高大上的東西。
一個賣的是舊書包和小人書,一個在買賣郵票。
張清明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編織布,然後從其中一個編織袋裡開始往外掏東西。
為了找符合這個年代特色的產品,張清明可沒少花心思,出售的商品上不能有任何電話和廣告字樣,款式還必須老舊土。
這種產品在後世的農村大集上都很少看到,不過張清明的運氣不錯,被他找到了好幾個帶有年代特色的產品。
首先從編織袋裡拿出來的是幾十個一尺多方圓的厚重塑膠臉盆,盆底是鴛鴦、龍鳳呈祥或是紅雙喜圖案,年代感十足。
紅的、粉的、白的、藍的、黃的、綠的,六種顏色盆子往編織布上一擺,攤位上如同擺上了一條彩虹,周邊散步的大爺大媽馬上把他的攤位圍了個水洩不通。
這麼多花色的臉盆,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八十年代的臉盆翻過來覆過去就那麼兩個顏色,而且色彩也沒張清明拿出來的活潑、正亮。
領頭的是一個看著有些臉熟的大媽,她手裡抓了三個顏色的臉盆,眼裡幾乎放出光來:“是張家的大伢子吧?盆多少錢一個,要票不?”
紡城職工都知道塑膠臉盆和搪瓷臉盆在供銷社裡向來是供不應求的,買盆還必須搭配票據。
供銷售的塑膠臉盆顏色遠沒有眼前的好看,表面粗糙不堪。
但就那樣一個塑膠臉盆就要三塊錢配三斤糧票,搪瓷的要五塊和五斤糧票。
張清明熱情的招呼著:“如果是廠裡的人買,盆是一塊一個!兩個一塊八,三個兩塊五!不要票。”
這位眼熟的大媽一聽這價,立即六個顏色一樣抓了一個,麻溜的塞了一張鍊鋼工人給張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