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初九年三月, 一支上千人的隊伍從長安向西出發,踏上了那條已經中斷兩百年之久的絲路。
這支隊伍中有安國的使臣、皇家商人以及護送的將士。
隊伍中也有一些大膽敢闖的普通商人,他們得知這一訊息後, 甘願冒險, 跟隨這支隊伍一起出發。雖然前路未知, 風險極大,但富貴險中求,他們知道, 只要能夠平安返回, 就會發大財。
他們帶著絲綢、茶葉、瓷器、紙張等貨品,以駱駝與馬匹為裝載工具, 在駝鈴叮噹聲中踏上了這段未知的探索之路。
前路如何誰也不知道, 中原已有上百年沒有同西域諸國有過交流與往來, 根本不知道西域當下是什麼情況。
去年與西戎那一戰後, 安國的聲望算是傳播出去了,西域諸國應當也會意識到, 中原王朝又如大漢一般崛起了。
情理上來說, 西域各國當不會刁難這支隊伍。但並不意味著危險不存在, 就算當地官府不為難他們,也會有匪徒劫掠,所以帶上軍隊是必要的。
派使臣前往的目的,是為了跟西域各國建立邦交, 與他們進行商貿往來。也希望各國官府能夠為來往商客提供安全保障,儘量保護商隊的安全,畢竟開通商路對各國來說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與此同時, 蕭繇開始主持重修長安宮殿, 為遷都做打算。工部侍郎王涓親自去長安督建, 蕭彧也提了一些小要求,比如如何更為合理地設計茅房。
西戎與安國交戰之時,曾向東戎遞過橄欖枝,希望能冰釋前嫌,共同對抗安國。
元崧與慕容敢當時並未直接答應西戎,他們打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主意,想趁機出兵安國。
當時還派出過小股隊伍對安國邊境進行試探性襲擾,但安國十分警覺,不僅沒撈到好處,反而還折損不少將士。
而且北邊的柔然也派了使者過來,明確向元崧表示,希望他們不要破壞目前的邊市貿易,否則將向東戎索取他們的損失。
慕容敢意識到,這必定是蕭彧在合縱連橫,透過柔然來牽制他們。當時安國派出關山率領數萬精銳駐守在離洛陽僅有數百里的安國邊境,元崧和慕容敢思量再三,打消了與西戎聯手的念頭。
但他們也知道,只要西戎一敗,東戎便會成為安國下一個目標。他們只能寄希望西戎能絕地反擊,熟料西戎兵敗如山倒,幾乎沒怎麼抵抗,就敗逃到長城以北去了。
元崧與慕容敢便意識到大勢已去,蕭彧一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