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老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找人幫他找個工作,這人情怎麼算?又該怎麼還?還多了,自己吃虧;還少了,得罪人,實在難辦。所以,對於很多聰明人來說,輕易不會欠下人情。
李睿也不想欠人情,可是事情逼到這份上了,不欠人情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就只能硬著頭皮去求人。
可該求誰呢?
“既然不得已要求人,就求一個即使欠了人情也不用太發愁怎麼還的人吧。”李睿給自己定下了求人的基調,簡單地說,就是求一個交情最深厚的朋友。交情深了,人情來去多少也就好說了,不用擔心彼此誰會吃虧佔便宜,更不怕得罪人。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明,如今李明已經貴為市南區代區長,那是市南區的二號人物,安排個把人簡直是探囊取物般輕鬆,何況,石東坡又不佔用公務員編制,應該更容易解決。可是又一想,也不能遇到事都求這位乾哥哥,凡事都找他解決的話,勢必會影響自己的交際圈子,限制自己的人脈發展。
這裡說一說人脈。人脈這種東西,說到底,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互欠人情產生的。假如一對朋友,當真只是相交淡如水,從來就沒有任何的人情往來,那也就不成其為朋友了。孫悟空那麼死心塌地的給唐僧賣命,保著他往西天取經,還不就是因為被他從五指山下救出來,因此欠了他一個大人情?人情人情,不就是彼此來去的交情?
既然人脈就是由人情產生的,因此想要拓廣人脈,就要注意多施人情。中國歷史典籍小說裡記載的諸多人脈廣闊的名人,不論是“及時雨”宋江,還是漢高祖劉邦,平時都是豪俠仁義,好抱打不平,為了朋友可以做到揮金如土,說白了其實就是往外扔人情。人家欠他的人情多了,能不佩服他嗎,能不聽他的話嗎,能不為他賣命嗎?更有一句名言,“士為知己者死”,這話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正確的,憑什麼為知己死?就因為跟對方是鐵哥們死交情嗎?人家張飛跟關羽結拜了兄弟,關羽死了也沒見他跟關羽“同年同月同日死”啊?連結拜兄弟都不肯互死的,怎麼能為知己死?其實,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誰對我好,誰看重我,誰就是我的知己,我就可以為他死。但千萬不要忘記,之所以為他死的前提是,他得對自己好,給了自己足夠多的好處,也就是說自己欠了他的大人情,這才肯為他死。畢竟,誰也不是傻小子,怎能輕言為他人赴死?
但是,人脈也不都需要佈施人情來獲得。有的時候,欠人情也能產生人脈。這聽起來似乎跟上面的道理相悖,實際說起來卻很好理解。你欠了別人人情,勢必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