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小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一旁還在等著她發表評論的倒黴兒媳婦,楊冬燕啊,她開始想念被她無情拋棄在家中的小楊氏。
都是二兒媳婦,孟氏怎麼就不像小楊氏那般安生呢?別的不說,小楊氏她好糊弄啊,隨便找個由頭就能將話題扯開了。再不濟給她叫點兒吃食過來,保準小楊氏光顧著低頭猛吃了,別說方才談論的話題了,連楊冬燕這個婆婆都能徹底拋到腦後去。
這大概就是人生吧,永遠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楊冬燕被迫參觀了劉氏祠堂,還近距離的仔細觀摩了供案、牌位,以及今個兒的供品。
哪怕年前就已經相認了,但長達十年的生活習慣,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要不然也不會發生昨個兒劉侾才剛跟他娘吐槽說,老太太把他坑到了御學裡,今個兒劉二太太就火急火燎的命人準備一桌子美味佳餚,打算往祠堂這邊送過來。
這一切都是習慣啊!
至於祠堂這邊的日常供品,其實是由專人準備的,包括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新鮮水果以及各色糕點,重點是每天都必須換新的。還有一些額外的供品,那當然是由王妃和劉二太太準備的,像普通的散碎銀兩、精緻的金銀錁子,另外便是老太太在夢裡親口告訴兩位老爺的特殊用品,像草紙、米糧、木炭、防凍防裂的脂膏等等。
反正就是花樣百出到令人忍不住質疑起了永平王府主子們的腦子。
楊冬燕也忍不住冒出了類似的想法。
講道理,像楊冬燕以前那種敷衍式的做法,其實才是眼下這個年代的常態。多數人家都是不搞這些事兒的,能記得每年清明去給祖宗上個香,七月半好好辦個祭祀燒些紙錢,就已經算是比較孝順的人家了。
更多的,像楊冬燕這輩子所在的礁磬村,那邊多半人都在溫飽線上掙扎,指望他們記掛祖宗?得了吧,紙錢不得花銅板去買啊?還要使用整個兒的黑豬白羊做供品?不然就是整隻的雞鴨鵝供奉?
哪怕供完了可以自家吃,前提也得是有錢買得起這些啊!
作為既得利益者,楊冬燕以前真不覺得自己是個極品。試想想,整個永平王府不都是她和老王爺積攢下來的?兒孫們哪個不是吃祖業的?王府一年到頭便是在下人身上的開銷都是大幾百兩上千兩了,給她用一些又咋了?
是不咋滴,完全不至於傷筋動骨的,甚至那點兒花費壓根就不值當一提。
但是,會顯得特別有病就對了。
楊冬燕難得反思了一下自己,並勸道:“侾哥兒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