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不得人的事,它跟戰士們思念親人有什麼區別呢?即使回蘇區的動機摻有與方麗珠相會的成分,就是個人目的嗎?那麼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參軍是不是個人目的?那麼,他王振華找王九堂報仇是不是私人目的?如果寶界嶺能夠建立根據地並且站穩了腳,他萬世松還會為了自己的愛情返回中央蘇區嗎?
王振華把他推到一個多麼尷尬的境地。萬世松感到一種悲哀,並不完全為自己,也許更多的是為對方,或許是為了造就這種品格的環境。想到歷次路線鬥爭中的各種人的表演,他想通了。
“王振華同志,”他變得出奇的平靜,“我認為去追紅軍主力還是回蘇區,都是為了拯救這支革命力量。至於我是否懷有什麼個人目的,我沒有什麼好說的,還是由你當眾說出來吧。你我都是共產黨員,我無意同你爭奪領導權。你如果真正能率領這支部隊追上主力,我是萬分高興的。但我認為回蘇區更為現實,還是服從大家的表決吧!”
“那麼,我們重新表決,”王振華以毫不掩飾的敵意打量著萬世松,隊長的平靜反而把他激怒了,“在表決前,我要向大家說明你是什麼人。同志們,”他轉身面向隊員,“萬世松同志讓我講他的個人目的,先說說他是為什麼受處分的吧。在中央蘇區他與一個女人發生了不正常的男女關係,現在這個女人在等他。我沒有當眾揭人瘡疤的習慣,只要大家心裡有數就是了……”
這一手是最厲害的,點到為止。他給隊員們留下了最大的空白,提供了想象的無限餘地,一切盡在不言中。你可以把一想象成萬,你可把青蛙想象得比牛還大,為什麼受處分?腐化,腐化到什麼程度?……隨你去想。效果是無限的!然而,二營的戰士們卻信任他們的營長。
重新表決,十六對十一,王振華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增加了八個隊員的支援,但仍然是少數。
王振華面對表決結果,勃然大怒:斥責萬世松的支持者為宗派主義,因為他們都是二營的突圍者。
怎麼辦呢?少數服從多數是合理的。王振華為了堅持自己主張,硬要大家再分組討論,題目是很現實的:“紅軍要不要服從上級指示?要不要服從黨的領導?要不要跟黨走?”
會議又要推磨。這種推磨對王振華是有利的:“誰是黨的領導?在游擊隊裡誰是黨的代表?”
有人不同意這種無休止的討論、引導、打通思想,提議各走各的,誰也不要勉強誰:追紅軍主力的跟政委走,回蘇區的跟隊長走。
游擊隊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