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黃門侍郎 (第2/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巨馬水奔流而下,一日一夜,斷流經年的酈亭溝重又水滿。仿照清溪,架橋吊,起塔吊,龍骨翻車滋田,天車引水洗浴。邑中街巷縱橫,下設管網,上鋪磚石。起垣牆重樓,闕門望樓……一切皆是樓桑制式。
先時不過是十里亭侯,位卑言輕。今轄地百里,再招良工,幽州郡縣,皆有響應。就連臨近州郡,亦有舉家遷往臨鄉者。
無它。少君侯給出的俸祿實在是太豐厚。一旦落籍,便能分得高樓宅院,良田五十畝!
樓桑大建鍛造出的能工巧匠,不要太多。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皆有熟練工。
工匠亦分三等:‘侯府良匠’,‘樓桑能工’,還有廣大的‘熟練工’。
酈城主要是稻作農人居住。故而沒有樓桑邑中如此規模的酒壚、客舍、夜市、橋市、各家商肆。也就無需建造三足鬲蓄水公用。只需每戶建造水塔翻車便可。此時,水塔已經過二次改造。
水塔中空,圍建於井欄之外。闢有角門出入,樓梯上下。內設垂直龍骨翻車,引水上塔樓。
此時的水車按原理,可分以‘鏈傳動’的翻車和‘輪轉動’的筒車兩大類。斜向引水改成直升引水,不難。
如此,既不多佔宅院,又具清潔恆溫功效。
沒有諸多樓桑重器的酈城邑,建造極快。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紛紛遷入新居。更多族親,正從江淮源源不斷的遷來。尤其是千餘名丹陽兵的親族,竟有數萬之眾!
七大姑八大姨,總歸是沾親帶故。皆是山越後裔,好武習戰,精兵輩出。
好在擴建酈城邑時,劉備刻意跨酈亭溝修造。這便將丹陽親族,皆屯於酈亭溝東岸。酈村舊民和淮泗人家皆居於岸西。兩岸廣架橋樓。車馬通行無阻。沿酈亭溝一字排開的水碓,乃為稻穀脫殼而造。邑中平地甚多,可作打穀曬場。既不佔官道,邑牆、邑門自然能建。旗樓、置樓、義舍、醫館、糧倉、校場、客舍、湯池……皆已規劃。
等到春末,陸續有數萬百姓遷來臨鄉。人手充足,物料齊備。進展很快。綿延生長的腳手架,幾乎一天一個模樣。
督造酈邑,劉備已無需事事親為。耿雍、崔鈞一干人等,正當其用。
夏,四月,赦天下。
一隊甚是威武雄壯的車隊,駛入邑中。
劉備事先接到縣中通報,洛陽天使又來。
車馬儀仗皆是禁中風貌。道前開路的騎士,乃崔霸、韓猛率領的鼉龍騎。安車所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