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黃門侍郎 (第1/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何圩田是下一步。首當其衝,乃是將河堤築成。
築造大堤,時下已有豐富的經驗。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依據都江堰水勢地形特徵,以“榪槎截流導流、卵石護岸、竹籠盛石築堤”,功能顯著。
榪槎(mà chá),亦作“榪杈”。用來擋水的三腳木架。
江水磅礴大氣。非一條溝渠可比。蘇伯領人造督亢溝堤的工程難度,顯然要比都江堰小太多。
盛碎石的竹籠分兩種,一種是方形,壘高用。一類是圓形,平鋪用。
碎石易得。涿郡河渠縱橫,巨石少見,礫石卻到處都是。算是涿縣特產之一。尤其是巨馬河沿岸,礫石堆積深厚。這便運來,裝填盛石竹籠。不著急下樁。待疏通酈亭溝,水位下降。再下樁沉石。整個冬季,樓桑良匠都在為通渠築堤忙碌。此也是邑民關注的頭等大事。
少君侯如願進爵鄉侯。封地擴大十倍。雖說督亢,澤廣泥深,無處落腳。然而天生劉三墩。少君侯胸中必有良策。
經由在西林邑中暫住的淮泗人家,少君侯已命周泰蔣欽傳令。言,今年戶戶將獲吉宅一座,分良田五十畝,牛馬若干。先時落戶樓桑的工匠附民,家中沒有五十畝良田的,也要補齊。眾皆大喜。
又報備郡中,廣招良工。
熹平五年,春。朝廷六百里加急文書送到涿郡,讓郡縣官吏與臨鄉侯劃分封地。
劉備得知,鬆了口氣。
待郡縣官吏抵達樓桑,這便與侯府家臣一同丈量土地,劃分封邑。
督亢澤便是天然的分界線。水澤盡歸劉備。又把與樓桑毗鄰的酈亭、大利亭等,割給少君侯。湊足百里。都說少君侯乃是一等一的豪強,宗親家臣又與郡縣官吏私交甚厚。為郡中官吏往來樓桑,提供諸多便利。如今進爵割地,正當報效。凡周遭語焉不詳的無主之地,盡皆劃歸少君侯封地。百里之地,但凡夾在涿縣、方城之間的土地,皆劃歸少君侯。
酈亭溝水‘歷大利亭南,入巨馬水’。如此一來,整個酈亭溝,也成了劉備封邑內的一條溝渠。待封邑劃分完畢,劉備這便命人清理河床,修整渠岸,疏通酈亭溝水。
酈村亦將如樓桑邑這般,全部推倒重建。
酈村無需橫跨官道。而是向東臨水,跨酈亭溝而建。擴建後的酈村,亦可納民數千戶。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皆遷往定居,遂為‘酈城邑’。又稱‘酈城’。
蘇伯先建涵閘,再通渠道。掘盡淤塞後,開閘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