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亭的牆壁上,告知世人。後來改為書寫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書’懸掛在市裡鄉亭。劉備不過是將這塊用於書寫詔令的木板,做成佈告欄,固定在市樓前罷了。
之所以稱‘佈告’,是因各種告示,皆寫在一塊三指見方的布條上。所以稱為‘佈告’。
少君侯自是一等一的用工大戶。雖多是一月一簽。幹好卻可續簽。續滿一年,便可再續一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續約。
除了朝廷規定的賦稅,少君侯不會另加盤剝。樓桑民眾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豔羨。
事實上,只三十稅一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每年一百二十錢的算賦,未成人(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每戶每年二百錢的戶賦。
此四項相加,少君侯一年約有:四千石的田租,一百四十四萬錢的算賦,十萬錢的口賦,四十萬錢的戶賦。
谷一石兩百二十錢。換算之後,少君侯年入兩百八十二萬錢。
除去向朝廷繳納‘獻費’等開支,劉備仍能盈餘一百五十六萬錢。
所謂‘獻費’,是指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賦和口賦由諸王列侯徵收,但要交一部分給皇帝專享。稱為:獻費。‘人歲六十三錢’。
原本獻費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劉備卻選擇代付。
實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稅了……
正如前面所說,這個時代田租雖輕,賦稅卻重。以劉備家的租稅收入來看,田租不過是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是對編戶齊民。市中商戶,賦稅非但數倍於齊民,還需另繳:市租。市租,乃是商業稅。
林林種種加起來,不算自家百畝良田、寢肆、酒壚、湯池、客舍的收益,只稅賦劉備便年入兩百萬錢。
他還只是一個亭侯。
當然,以樓桑邑兩千餘戶的規模來說,他的收入已堪比鄉候。
然,有遼東豪商田韶,為其幼子入學樓桑,一擲五百萬錢!乃是劉備兩年半的封邑收入。
這個時代,真心別比富。
收入頗豐,支出也大。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都是劉備先行墊付。獲利齊民逐歲返還,分期付款。總體來說,入能敷出,賬面持平。
兩萬餘口的聚落,人手也漸不夠用。劉備這便書信縣中,從涿縣各地廣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種前未能完成。本季依舊種麥。按照進度,來年必不會誤了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