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戰,也要打外交戰。
於是,高句麗、新羅、百濟和日本,都爭相與中華建立各種關係,甚至同時向南北兩朝示好。中國的南方和北方也都不但來者不拒,而且儘量阻止對方與他方往來。高句麗與新羅、百濟、日本也一樣,全都希望這種聯盟關係能夠具有排他性。兩朝三國一倭,構成東亞波詭雲譎的畫面。
公平地說,這裡面沒有道德問題和正義與否。無論南朝北朝,還是半島三國,都是受利益的驅動,打的也都是如意算盤,即都希望對方長期分裂,自己一統江山。
隋文帝滅陳,卻把平衡打破了。
首先感到不安的是高句麗。作為好不容易才獨立出來的發展中國家,他們清醒地意識到,跟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帝國接壤,絕不會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如果對方還跟南邊的新羅或百濟聯手,自己面臨的就將是滅頂之災。
利用中華帝國動盪分裂之機幹他一票的時代過去了。腹背受敵的高句麗必須找到同盟軍,救亡圖存。
他們想到了東突厥。
大業三年(607)六月,隋煬帝巡幸塞北,高句麗的使者也到了那裡。啟民可汗不敢隱瞞,向皇帝如實彙報。隋煬帝立即警覺起來:高句麗如果當真聯盟東突厥,再裹脅契丹和靺鞨之眾,勢必成為帝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9]
這顆定時炸彈必須排除。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隋煬帝為什麼突然對“不懂禮貌”的日本使團轉變了態度。事實上,小野妹子遞交國書正在這一年,隋煬帝遣使回訪則在第二年四月。而且,也就在得知高句麗的動向後,隋煬帝殺了高熲。[10]
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的高句麗,則鐵定地成為中華帝國的眼中釘。公元668年,也就是新羅依靠大唐兼併百濟的八年之後,高句麗也被大唐聯合新羅而滅亡。這時,唐高宗已經因病休假不問政事,執掌朝政的是皇后武則天。
武則天就更不會含糊了,她什麼時候心慈手軟過?
在百濟和高句麗滅亡之日,不知有沒有人想到過他們的歷史功績。要知道,佛教就是先由前秦傳入高句麗,又從高句麗傳到新羅的。百濟更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通道。日本人學會使用漢字,後來又藉此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就因為百濟博士王仁把《論語》和《千字文》帶到了日本。[11]
毫無疑問,兩國的貢獻遠不止於此。可以說,沒有百濟和高句麗,就不會有以漢字為載體的東亞文明圈。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不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