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這孩子是個實心眼 (第2/5頁)
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避免,畢竟縣令讓你過了,按照讀書人的邏輯,就是對你有老師之實了。很操蛋的陋習,這個時代卻被當做理所當然。
這個事情的底層邏輯是這樣的,做官的都是讀書人,考試的也是讀書人,讀書人自然要抱團的。用現代人的觀點看這個現象,這叫士大夫階級勾結在一起,共同維護階級利益。
你可以不接受這套理論,那樣就是另類。
賈璉在一群考生中無疑也算另類,但他既然選擇了科舉之路,就得來謝師宴。
縣試取五十人,賈璉排第四,所以沒必要坐前排,而是在角落裡找個位子坐下。
王縣令最後一個出場,一群人頓時排隊上前見禮,賈璉想了想沒在最前,也不選最後,混在中間。大家輪流上前見禮並敬酒,顧楠第一個,學生們都是一干到底,王縣令只是微微碰一下杯子就算喝了,略微鼓勵一兩句就算過了。
輪到賈璉時,王縣令看著賈璉一口乾了,表情複雜的開口:“賈璉,文章作的不錯,算經居然是滿分。這卷子是欽天監的算經博士出的,大興、宛平兩縣就一個滿分。出乎預料!”
賈璉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這最多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做滿分很驕傲麼?
“回縣尊,學生個人比較喜好算經。”賈璉只能這麼回答了,不能說算經不重要吧。
“你算經能滿分,經學文章自然也能更好,聖人學問提綱建領,不通則難成大事。算經學的再好,最多就是去國子監或欽天監。你可知道,不學無術所謂何人何事?”王縣令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看著很為賈璉著想。
賈璉要是不知道“不學無術”這個典故,搞不好就載王縣令手裡了。
因為這典故出自《漢書》,講的是霍光在面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時,因為不讀經文(這裡指《春秋》),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人冒充戾太子,霍光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王縣令的意思聽起來是要做到臣子的巔峰呢,就得讀好聖人的文章。
賈璉想到的是另外一個事情,霍光行廢立之事,這在封建王朝裡是怎麼都洗不乾淨的事情。尤其是在理學的範疇裡,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搞不好這就是一個深坑。
賈璉很果斷的直接斷了王縣令壞心思的可能,大聲回應:“霍光行廢立之事,璉深厭之。”
王縣令也就是不知道“我草”這個詞,不然能當場喊出來。這小子連這個都懂的麼?
會這麼想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