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rdquo;的情誼。這種情誼使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溫情脈脈,什麼政策、規章、天理、王法,都有可能被它消解。
當然也不一定要請客吃飯,只要能聚在一起吃就行。聚在一起吃,就多少有些“共食”的意思。所以,即便是吃份飯,吃自助餐,也要聚在一起。關係好一些的,還要把自己的菜撥給對方,或從別人碗裡夾菜吃。
<strong>餐桌上的學問</strong>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中國人不太喜歡分餐制。
儘管許多人都承認,分餐制科學、衛生、不浪費,但同時也認為,那種進餐方式太冷漠,太沒有人情味。豈止是沒有人情味,簡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懷疑人家有傳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學衛生,反倒越不好意思分餐。相反,為了表示大家都是“兄弟”,是“自己人”,是“鐵哥兒們”,就必須將所有的筷子都伸向同一菜盤,這樣才“不分彼此”,才真正是“同吃一碗飯”,也才能真正獲得意味著同一血緣的生命因素。
甚至就連別人的病也無妨一併傳染過來,至少要表示不怕傳染。什麼是“兄弟”?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也得“同年同月同日病”吧?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麼,不妨先“病人之病”。作為主人,無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資”;作為客人,則無妨看作接受情誼的一種“表態”。總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血緣的認同,因此不能考慮衛生,也不用顧及身體,而簡直要有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精神,所以餐桌上的流行歌曲便是“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打吊針;感情鐵,胃出血”。一個講義氣的人,應該能夠為朋友兩肋插刀,獻出生命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果連喝醉酒或吃出病來的風險都不敢承擔,誰還會相信你敢為友誼而萬死不辭呢?
同理,吃的方式,吃的禮儀,也大有講究:淺嘗輒止表示禮貌,同時也表示生分生就是“不熟”,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