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局面。
還有不少員工沒法親自到場,紛紛在聊天群裡圈親切友好的馮主任,發出“給我錄個像”“幫我提個問”的呼聲。
於是,會議現場人有了,錄影有了。
馮漢林的筆記本上,還認真記錄了幾個值得一提的問題,就等著律風解說完,挨個提問回答。
“感謝各位的到場,那麼接下來我先闡述越江橋的設計理念。”
律風的開場,直接又簡潔。
會議室在他清晰的聲音裡,重回安靜。
PPT上的內容,在場的人已經看過了無數次。
然而,當律風說起越江橋的概念時,他們還是隨之翻動了手邊的紙張,跟隨設計師一起,回顧越江橋的資訊。
對律風來說,這是一場面試。
對橋樑分院來說,這是一場計劃之中、本就該有的交流。
他們手上的會議材料,印滿了越江橋的設計原理、越江資料,還有原封不動列印出來的《越江橋採用曲水灣大橋三角鋼型支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曲水灣大橋是橋樑分院的驕傲。
設計署名“國家設計院”五個字背後,是他們橋樑分院一百多位設計師、工程師,兩千五百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奮鬥。
經歷過的人,能夠銘記這段時光一生。
沒經歷過的人,聽著這些過往也會覺得與有榮焉。
最初,他們得知偏遠地方小公司的設計師解決了三角鋼型支撐普適性問題,對越江橋充滿好奇的同時,也充滿了不甘心。
好像自己精心養大的孩子,被別人領走了似的,心裡升起憤憤不平。
可是現在,他們坐在橋樑分院會議室,親自見到這個年輕人時,心裡最後的憤憤不平,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害,律風都來應聘了,以後都是一家人,怎麼看怎麼親切!
親切的橋樑院員工,連聽PPT都聽得格外專注。
會議室裡迴盪著律風的聲音,臺下翻閱資料、落下筆跡的輕微響動,像極了和諧美好的抒情曲,陪伴著律風講完越江橋。
一雙雙眼睛聚精會神地看過來,帶著律風熟悉的眼神。
律風在這樣的地方,感到輕鬆又愜意。
他不用採取什麼戰備狀態,更不需要提防被人打斷。
自由自在的用中文闡述自己對越江橋的設計,再沒有迎合外國專家換成英語的必要。
這種舒適的表達,律風很久沒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