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權。何況祖宗家法只是政治規矩,不是政治制度。如果連這也不足守,士大夫們又內訌不已,本來就脆弱的政治文明便會蕩然無存。
顯然,政治文明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心理保障,那就是無論在哪個領域,哪怕在戰場,都不能鼓吹和提倡什麼大無畏的精神。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掌握了公權力的就更是如此。你可以不信上帝,也可以不信天命,但總得有所敬畏有所不為。什麼都不怕,那才可怕。
有敬畏才有底線。所以,司馬光終其一生,都只會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不會進行人身攻擊。到宰相變成連自己性命都不在乎的章惇,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再到膽大包天底線全無的蔡京,則不可收拾。這一切,王安石可曾想到?
恐怕想不到,他已經完全被自己的大公無私和無所畏懼陶醉了。這當然是我們無可奈何的事情。問題在於,王安石變法的動機,就當真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31]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七熙寧三年三月壬子日條、黃以周等《拾補》卷七熙寧三年三月己未日條。此事發生日期,畢沅書不明,僅繫於壬子日條下,黃以周書明確為己未日,今從黃以周。
[32]漆俠《王安石變法》一書即認為,“三不足”是反對派造的謠言,但符合王安石的為人。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則不但認為王安石親口說過這三句話,而且還認為這“三不足”正是他變法革新的精神支柱。
[33]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六熙寧二年二月甲子日條。
[34]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六熙寧二年四月丙午日條、五月癸巳日條。
[35]見楊仲良《紀事本末》六十六“三司條例司廢置”條、黃以周等《拾補》卷四熙寧二年二月甲子日條。
[36]見楊仲良《紀事本末》六十六“三司條例司廢置”條、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六熙寧二年三月壬辰日條、黃以周等《拾補》卷四熙寧二年三月戊子日條。
[37]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七熙寧三年三月甲午日條。
[38]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六十七熙寧三年四月己卯日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