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飾 一 文明與野蠻 (第3/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命關天,當然不能含糊。穿衣戴帽,又豈能說是小事?
其實,中國人並沒有厚此薄彼,只重飲食不重服飾。我們常說的“衣食住行”、“衣食父母”等等,“衣”不是就排在“食”的前面嗎?衣不蔽體,不是和“食不果腹”同樣悲慘嗎?所以,就像吃飯是政治問題一樣,穿衣也會和政治發生關係。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身為“內閣總理”的“天官冢宰”來說,他就不但領導著一大幫廚子,也領導著一大幫裁縫。在他的下屬官員和職員中,也有不少人在編制上,是歸屬於“服飾部”的①。人數雖然沒有“膳食科”多,卻也相當可觀。
<strong>文明與野蠻</strong>
事實上,正如治國之道常常被看作是烹調術,它也常常被看作是紡織業。中國古代的所謂“聖王”,都被描述成“經天緯地”的大人物。經,是織布機或紡織品的縱線,緯則是橫線。經天緯地,就是像紡紗織布一樣有條有理地治理天下。
其實,所謂“治理”,原本也是紡織業上的術語,即把一團亂麻或亂絲,“理”出一個頭緒來。治理的“治”,本來是“亂”亂,而“亂”這個字,本義又是“治”。它的字型,上面有“爪”,下面有“又”,中間是絲。絲容易“亂”,所以必須用一隻手在上面抓著,又一隻手在下面託著,才有可能“理順”。理順就是“治”,不理順或理不順就是“亂”。天下大亂以後便是天下大治,天下大治以後又天下大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所以要有“經天緯地”的大人物來收拾局面。後來,大家也覺得治和亂都用一個字,難免混淆不清,於是才用治水之“治”,代替了理絲之“亂”亂。
治理天下國家,既然有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