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飾 一 文明與野蠻 (第4/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quo;理亂絲”,或如“烹小鮮”,則“王天下”者,也必是裁縫或廚師。比如伏羲庖犧是大廚師,黃帝軒轅則是大裁縫。據說,他是我們民族最早的服飾發明家,也是最早擬訂服飾體制的大禮學家。黃帝的主要發明,是旃、冕和旒。旃是一種軍旗,冕是一種禮帽,旒則是旗下的飄帶和冕前的下垂物。看來,黃帝的主要貢獻,在於“飾”。而養蠶業和製衣業的發明人和領導人,則分別是他的正妻嫘祖和他的臣屬胡曹。當然,他們的功勞也都可以照例歸於黃帝。據說,自從黃帝制定了服飾禮儀後,紊亂無序的天下便變得井然有序了。以後,堯、舜二位,也照此辦理。傳位到禹,雖然自己的穿著不講究,但祭禮之服還是不含糊的。這就叫做“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伏羲是三皇之首,黃帝是五帝之先,堯和舜都是神話了的部落聯盟長,他們幾位帶了頭,以後的“聖王”,或比聖王低一等的“明君”,或比明君還低一等的候補明君,以及預備輔佐他們平治天下的儒臣門,便都相當地重視服飾的事情,而且往往能“上綱上線”到國家興亡、民族存亡的高度。比如衣襟向右開右衽還是向左開左衽,就不是可以馬虎的小事。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討論對管仲的評價問題。他的兩個學生子路和子貢都認為管仲“不仁”。因為管仲原是公子糾的師傅。齊桓公即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君位,殺了公子糾,公子糾的另一位師傅召忽因此殉節而死,而管仲非但不自殺,反倒投靠桓公,成了桓公的得力輔佐,這不是叛徒嗎?怎麼能算是“仁”呢?孔子卻說,啊!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只怕都早已披著頭髮,衣襟向左邊開了!可見,在孔子這裡,衣襟向哪邊開,至少比誰當國君要重要一些,也比什麼“從一而終”要重要一些。
這就很有些非得要弄清姓資姓社,分個白貓黑貓的味道了。其實,不管白貓黑貓,能逮老鼠就是好貓。同樣,也甭管右衽左衽,穿著舒服漂亮就是好衣服,哪怕當中開縫也行。然而孔子他們不這麼看。在孔子他們看來,衣襟要是開反了,就會從文明變成野蠻。儒家是很看重這個區別的。用他們的話說,就叫“夷夏之別”。夷就是蠻夷,也就是野蠻人;夏就是華夏,也就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