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有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易變,亦深有體會。
兄長慕致遠就是最好的的例子。
先生那樣行事堅決的人,也會變嗎?
兩個小姑娘在馬車裡各有各的心思,倒是齊齊惆悵了會兒,連喧喧搖著尾巴的討好也不管用。等到用午食時,才被相如端的話移開了心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作為商賈雲集、奇珍匯聚的寶地,某種程度而言,揚州遠比長安城熱鬧繁華得多。據相如端所言,揚州金銀器、玉雕等物的製作工藝在大綏都數一數二,其他地方遠不可比。
江盛在旁笑眯眯附和,“狀元郎此言不虛,在下每次給父母大人挑他們喜愛的玉雕,都要託人從揚州帶。”
相如端補充道:“布料也是,時下流行的各種布料也大都是溫家所制。”
這點江盛再度表示贊同,“溫家如今可是揚州第一皇商,富可敵國,此言不虛,不虛。”
倆人一唱一和,把揚州城說得如仙境般,南音和趙斂冬都是甚少出遠門的小姑娘,聽了哪有不被吸引的,登時也想不起其他了,一路上就靠這二人變著花樣的描述來想象。
及至轉水路,能看到沿途的風景更多了。往南去氣候漸暖,靠岸採買物資時,便有綠柳絲絛垂岸,水波盪漾,碼頭邊人來人往,處處一派祥和氣息。
趙斂冬道:“不愧是江南一帶,魚米之鄉,比其他地方都富足得多,也少有災情。”
她是因聽說了其他地方的雪災,才有此感慨。
江盛搖頭,“趙娘子是不見每年的汛期,若是再逢梅雨季節,為了保住這些臨岸的郡縣,往往要將洪水洩到附近的地方,有些村落不得不被淹。也幸好這邊不會缺糧,不至讓他們流離失所後又餓死。”
也有洩洪不及時的時候,先帝時期,有一次揚州城都被水衝了大半,導致鹽場、糧倉都被淹沒,損失已不可計,賑災糧還要緊急從其他地方運,然而亦有不足。
江盛從長輩口中聽說的此事,道那時河面每日都有無數浮屍,險些鬧起了瘟疫,他們江家全家都出動了,到處為人看診施藥,就怕引起這最嚴重的後果。
太醫院院正會破格選他入太醫院,其中也有聽說過他家這一善舉的緣由。
南音聽了沉默,太平盛世的表面之下的確不是全無波瀾,人禍猶可控,天災卻是最不可預料的,先生要管好、治好整個大綏,著實不容易。
順水而下,江風拂來的春日氣息愈發濃了,每日客船停岸時,相如端都會著人給南音和趙斂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