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鯨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媽們聊高興了,居然還會說:“這句話你應該記一下。你明天帶個本兒來。”
而我,第二天就真的帶了個小本去。
現如今,翻開這個本子,可以清晰的看到當初大媽們給我灌輸的成功學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大塊。
1,人生格言分享。2,為人處世原則。3,養生小竅門。4,論:什麼才是正確的愛情婚姻觀。
“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孫大媽。”
“男人要多吃薑,提高免疫力,增強自信心。--柳大媽。”
“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知道是哪兒的家訓嗎?同仁堂。做人也要這樣。“--血紅汗衫大媽。以前在同仁堂賣中藥的。
“男人要是不尊重女性,就應該把檔裡那玩意兒捐了,留給有需要的人。”--金鍊子大媽,曾經的個體戶,現在的女權戰士。”
每天大媽們拽著我口水橫飛的瞎噴時,我心不在焉,本子上也記得亂七八糟。我完全是裝出不恥下問的姿勢,哄她們開心而已,像遊戲裡做任務一樣,努力刷著我未來岳母的印象分。
但漸漸的,大媽們說話時,我開始留心認真聽了。
其實她們只是想說話,想拽著隨便一個年輕人說說話。
有的大媽可能把我當成了久不回家的兒子。有的大媽把我當成國外留學的孫子。有的大媽可能跟兒女住一塊兒,但朝夕相處,卻話不投機,像柳大媽和鄭有恩一樣。
隊伍裡有一個大媽以前是中學老師,說起話來很有文化的樣子。有一天瞎聊的時候,她慢悠悠的說,“人一老了,就愛想當年,憶過去。也不是說以前過的有多好,而是過去的日子已經瓷瓷實實的戳在那兒了,你回過頭去,全都看得見。哪段路走錯了,哪段路走糊塗了,當時自己不知道,老了才琢磨明白。琢磨明白了呢,就想和正往過走的人說道說道,就是想提個醒:“這塊兒路滑,小心腳下。”心是這麼個心,可沒人愛聽。因為你老了呀,現如今除了博物館,誰還惦記著老東西?”
我是個存在感特別低的人。從小,家裡過年的時候,七姑八姨來我家串門,和我媽坐炕上說別人家閒話,誰誰誰天天給男人燉鹿鞭啦,誰誰誰閨女不光早戀還偷家裡錢啦,從養顏秘笈聊到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