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監。
楊曄懼罪,與他的本生父親楊泰逃到京城,匿居在他的姐夫內閣中書董璵家中,密商如何脫罪。
「如今勢力最大的是提督西廠的太監汪直。有他一句話,福州的鎮守太監一定會買賬。」董璵又說,「我同汪太監說不上話。不過他的心腹韋百戶,我是熟人,我來託他。」
這韋瑛原是京師的一名無賴,三年前三邊總制王越在河南平亂,韋瑛由一個同姓的太監關說,隨定西侯蔣琬走了一趟延綏,以戰功升為錦衣衛百戶。此人狡詐百出,與汪直臭味相投,視作心腹。董璵去託他,滿口答應。哪知到了汪直那裡,全不是這回事。
「這楊曄是有名的豪富。他的錢都是做海盜弄來的,最近招納亡命,預備出海,到日本勾結倭寇,攻打福建。如今父子兩人,逃在他姐夫董璵家。」韋瑛慫恿著說,「汪公公,抓住了楊曄這個叛逆,是真正的大功一件。」
汪直大喜,即時在錦衣衛調了人馬,到董璵家搜捕,父子翁婿,一網打盡。西廠自己設有刑獄,各種苛刑,非常人所能想像,有一種叫做「琶」刑,是將一個人骨頭的關節,用特殊手法,寸寸解開。楊曄曾經三上琶刑,絕而復甦;逼問他攜帶到京的金銀財寶,匿藏何處?楊曄熬刑不過,隨意供了一個人。這下,他的叔父兵部主事楊士偉便大遭其殃了。
楊士偉全家被捕,飽受酷刑,財產當然絲毫不存了。到得結案時。楊曄已死在獄中,楊泰論斬、楊士偉貶官;韋瑛為汪直派到福建去抄楊曄的家,其中一部分來自海外的奇珍異寶,未入「贓罰庫」,轉到昭德宮去了。
由於楊士偉被捕,並未請旨,因而開下一個惡例。從南京留守的大臣,到鎮守大同、宣化的將帥,汪直要抓就抓,肆無忌憚。這一來,商輅認為閣臣不能不說話了,邀集同僚密議。
這時的大學士又添了兩位,都是皇帝在東宮的舊人,亦都姓劉,一個叫劉珝,皇帝稱之為「東劉先生」;一個叫劉吉,與劉珝同年,都是正統十三年的進士。
二劉的性情不同,劉珝伉直,劉吉陰刻,所以劉珝看不起萬安,曾當面斥之為「無恥負國」;而劉吉則私下與萬安交好,面且透過萬安的關係,結納了萬貴妃的兩個弟弟。但談到對付汪直,二劉甚至萬安的態度是一致的,因為汪直在朝中,只賣由三邊總制內調為左都御史、兼督京營的王越一個人的賬,劉吉與萬安亦不免自危,所以都願力助商輅。
奏稿由商輅親自起草,數汪直十一大罪。結論中說:「陛下委聽斷於汪直,直又寄耳目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