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瞞大人,朝廷匆匆下旨,所需糴米數目浩瀚,縣府存糧有限,新米又尚未收割,本縣也是手忙腳亂,雖說朝廷抑價,可是糧米價格還是有所增長,如今盱眙縣再來搶糧,糧米價格一漲再漲,本縣就要多出許多支用才能完成收購數目。
下官以為,盱眙縣應在其治內收購糧米,不可越界寄糴,既有分定去處,自合各行遵守。如今盱眙縣越境寄糴,理虧在前,卻來指摘本縣,虧他也是讀書人,如此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實是有辱斯文,既然院使大人到了,還請為下官做主。”
“這個……”楊浩沒想到沒有奸商出來作祟,官員們卻又搞出這一麼一檔子事來,剛一猶豫間,盱眙縣令振振有詞,又是一番之乎者也,慷慨陳詞,有理有據,聽得楊浩頻頻點頭。
淮陰縣令一看楊浩意動,不禁大急,趕緊又將自己難處一一傾訴,說的真個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尤其他是淮陰父母官,更是說的理直氣壯,楊浩聽他所言,果然難處甚多,說的也是極有道理。
盱眙縣雲天笑一見,氣急敗壞地爬上楊浩的船,扯住他袖子便說起自己冤屈起來,他這兒正說的唾沫四濺,淮陰縣令李安也爬了上來,扯住楊浩另一隻袖子不甘示弱地與他分辯起來。
楊浩聽得一個頭兩個大,這兩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全都是為了完成自己使命為朝廷籌糧著想,想要讓他拿出個公平辦法,一時之間哪裡拿得出來?
楊浩卻不知,這種事情本就沒有絕對公平的辦法,朝廷給各地官府下達的收購任務雖然也照顧到了他們治內的農業規模、災旱情況,但是畢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歉收的府縣想要完成任務,除非竭盡所能地搜刮本地百姓的每一粒存糧,否則只有越境寄糴。而其他府縣的官員要完成自己的收購任務,還要儘可能的節約花銷,那就只能禁止其他府縣越境競爭,這是一個根本無法兩全的難題。
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宋朝廷幾百年,從北宋到南宋,每年都有府縣之間的這種羅圈官司打上朝廷,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條件下,朝廷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時而允許寄糴、時而遏止寄糴,政策上也是搖擺不定。
後來的蘇軾、朱熹做地方官的時候,都跟鄰近府縣打過這種筆墨官司,這兩位大學問家文筆好,寫狀子寫得有理有據,可是官司打到朝廷,朝廷最後也只能是和稀泥了事,楊浩又怎麼可能拿得出好辦法?
“兩位大人,兩位大人消消氣、消消氣兒,”眼見兩位縣太爺越說火氣越大,吹鬍子瞪眼的又要動手,楊浩只好苦笑著解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