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漢華章(58) (第1/9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說協保制度,那貫穿了所有的封建王朝,這樣的制度其實可以有效地將管理的壓力從官僚上頭下發到民間。
比如大漢剛剛建國的那些年,底層官僚人數極具缺乏,所以民間就有“什伍制”在,這一點和秦朝一樣,實際就是連坐制度。
在這樣的制度下,尋常百姓之間看著隔壁鄰居的眼神都帶著警惕和探究,一旦發現對方做了什麼違反大漢法令之事便要立刻告發,堪稱翻臉無情。
這也能算是一種“自治”,而在這種迫於無奈的自治情況下,很快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奔亡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
但是這一制度在大戰後的早期尚且可實行,因為那時候的鄰居彼此都算不得熟稔,彼此也就是塑膠兄弟情,但是等到已經和平共處了將近六十年的景帝朝,什伍制就遭遇到了重大的敵人,那就是人的感情。
都是一起滾泥巴一起挨抽討罵的兄弟,甚至有可能我老子和你老子也是兄弟,我兒子和你兒子還是兄弟,難道真的能看著他因為一時的小錯誤就被村官拉過去判罰嗎?
大錯誤就罷了,一些小問題基本上大家都是能放就放的。
但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在商隊之間發生,因為彼此基本都是競爭對手。沒人會這麼有義氣去幫著競爭對手隱瞞的,所以審查這一步說白了也就是個套路而已——本來是這樣的。
但是這些商人萬萬沒有想到,中山國的郡守——也就是小國王,他不走尋常路啊。
這次上頭給了每個郡縣一部分的強制名額,必須要提供貨物參與到漢匈貿易之間。但是小國王自己也有產業,而且其本身產業就足夠讓人眼紅,他自己一個人就能夠佔用整個中山國的規定名額下限。
於是小皇帝扒拉來扒拉去,硃筆在交上來的名額上頭畫了幾個圈圈,這些商人都是在當年屯糧事件中表現比較好的。因為這些人數量比較少,小國王又往裡頭加了幾個經過勸說「改邪歸正」的。
第一批名單發出去後,商人們並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因為彼此聯保,他們還以為是自己被人帶累了,哪想到這一次臨時新增的第二批名單上也沒有自己名字,這可就讓部分商人有些著急和不解了。
這一定不是意外。
夏安然這種直接明瞭的方法對於商界的老狐狸們來說,要搞明白也就是一晚上琢磨的事。
——這小國王在記仇!
這個訊息可真不算是什麼好訊息,尤其是對於曾經抱有僥倖心思的商戶們來說。實在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