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觀影二 (第5/5頁)
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的諧音含義,就是大家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向往。
看上面一家子人過年的全魚宴,遠在異鄉的人不少就被觸動心絃,掉了眼淚。
本地東北人看著上面的全魚宴,本來還想學學手藝,結果一看,煎炸燉煮悶燒,手法是簡單,但都要靠經驗,而且除了生魚片,都是費油的。
在交通不便,農業還沒怎麼被開發,物資並不充裕的現在,吃油真不是個簡單的事。
這種時候,他們說不羨慕後世的族人是不可能的。
兩千米長的大網,照明的電燈,結實的房子和各種各樣充足的物資。
漢人有什麼,蒙古人、滿人、鄂溫克人……其他所有人也都有。
[東北人在東面上鑿冰冬捕,而南邊的廣西,京族三島的漁民則是踩著高蹺去捕撈淺海的魚蝦。
漁民們帶著帽子,踩著高蹺小心平穩地走在海灘上,一人手拿幾根長竹竿做的大網子,在清晨和傍晚捕撈魚蝦。 ]
紀錄片裡出現的捕魚人,是五個最後會高蹺捕魚的人,現在的高蹺捕魚,也成了民俗旅遊專案。
旁白介紹的時候,讓人能感受到他話語中的無奈惋惜,可就在家裡檢查漁網的漁民卻不以為然。
“倒也不必如此,我們都不傷感呢,你們倒是傷感起來了。”
不管是廣西京族的漁民,還是其他的漁民,大家都從事捕撈,知道打漁是個多辛苦活。
就一個查爾幹湖冬捕,別看只在冬天進行,但是那麼多人都是凌晨天沒亮就去冰面上,穿的嚴嚴實實也不怎麼能動彈,頂著寒風在那裡慢慢做事。
普通漁民更是每天都住在船上,日日撒網捕撈,也掙不著什麼錢,勉強果腹而已。
踩著高蹺捕魚,是迫於無奈的生存之舉,辛苦的很,況且海邊的魚蝦再好吃,那也不是糧食,沒有油水吃海鮮只會越吃越餓,還傷身體。
後人能有其他生存的方式,比如更輕鬆高效的捕魚,或者讀書工作、發展民俗旅遊業,那都挺好的。
他們日子過得更好了,就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