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詩聖杜甫悽慘的晚年 (第1/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因為杜甫看到了大唐盛世的背後是人民的血淚,因此他才痛苦,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開啟了“詩史”的道路。此時的杜甫已經快40歲了,依然還沒有工作,再加上父親又去世多年沒有了後盾,他早已變得窮困潦倒,甚至到處流浪,吃的都是別人的殘湯剩飯。為了能得到一官半職維持生計,杜甫只好寫下《三大禮賦》去吹捧唐玄宗,果然得到了玄宗的賞識,還專門派人給杜甫準備了一場考試】
【然而倒黴的杜甫這一次又碰上了李林甫主考,結局可想而知!但是唐玄宗還是讓他待至集賢院,也就相當於現代的備選公務員等待分配,然而這一等就是4年……】
杜甫已經麻木了,毀滅吧,這是什麼破爛的人生……?
他感覺他的一生已經望到頭了,只有無盡的痛苦與磨難,沒有絲毫能讓人留戀的幸福光陰,這才是真正的痛不欲生!
【公元755年,杜甫終於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官職——河西尉。儘管這個時候他已經窮困潦倒,吃不起飯,但他還是拒絕了這份工作,因為這個縣尉的主要工作就是拜迎長官,鞭撻百姓,杜甫自然不敢幹,改任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個職位聽著高大上,說白了就是個看管兵器的門衛大爺。雖然是個小官,但好歹有了收入,於是杜甫趕回家前去報喜。結果剛進門就聽到自己不滿一歲的幼子餓死了。然而這還不是最大的災難,同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
唐玄宗終於聽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訊息,不禁正襟危坐認真觀看起來,勢必要透過天幕將禍害他大唐江山的罪魁禍首拿下!
天幕盤點了不少杜甫悲慘的遭遇,然而唐玄宗根本不放在心上,也不覺得有絲毫問題。這杜甫雖然詩寫得不錯,但他自己運氣不好能怪誰呢?只能自認倒黴了。
而被天幕兩次點名的奸臣李林甫此時已經跪在地上瑟瑟發抖,恨不得自己原地消失。
然而唐玄宗只是昏庸,並不是傻,等天幕結束了肯定會一筆一筆的和他算賬!
【安史之亂撕開了整個大唐虛榮的繁榮,按照《資治通鑑》記載,安史之亂這8年間,唐朝的人口從5000多萬驟降到1700多萬。也就是在這期間,杜甫看到了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寫下了那不朽的史詩《三吏三別》】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家四處逃亡。最後逃到了鄜州羌村才算安定了下來。當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繼位的訊息後,決定隻身前去投奔,結果途中被叛軍俘虜,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