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詩聖杜甫悽慘的晚年 (第2/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送到長安,親眼目睹了長安城被攻破的慘狀。幾年後,出逃成功的杜甫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唐肅宗。杜甫的忠心愛國感動了唐肅宗,於是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這是杜甫一生中做過的最大的官。但是很快杜甫就因為直言不諱被貶了】
天幕下,古人個個神情凝重,眼中閃爍著淚光。一位老者長嘆一聲:“杜子美一生坎坷,卻心繫天下,實乃吾輩之楷模。”另一位年輕人握緊拳頭,憤慨地說道:“這世道不公,竟讓如此大才之人遭受如此磨難。”他們紛紛為杜甫的悲慘遭遇感到痛心不已,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同情。
而杜甫看著自己悲慘的一生,心中百感交集。他曾無數次在困境中掙扎,卻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信念。如今,看著這一切,他既感到無奈,又有一絲驕傲。
“我這一生,雖歷經苦難,卻也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百姓。”杜甫喃喃自語,聲音在黑夜裡迴盪。
【心灰意冷之下,杜甫直接辭官不幹了。窮困潦倒了幾年後,才在好友幫助下有了一個草堂,遠離了戰亂。可儘管安穩的生活再美好,杜甫也從未放棄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此時,年過半百的杜甫幾乎一無所有。除了詩歌,生命一樣的詩歌!公元770年,59歲的杜甫在湖南一條小船上走完了一生。他的詩描繪了整個大唐從興盛走向衰敗的過程,展現出百姓在戰亂中遭受的壓迫,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巨大災難。因此,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後人稱為“詩史”。而成為聖賢,正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好似李白永遠是那個自信狂傲的少年,而杜甫一直都是那個耄耋老者)
(野史說杜甫好像是飢寒交迫,許久未得飽食,最後撐死的?最後一刻他什麼都沒有了,除了他的詩歌和理想)
(李白醉酒,半個盛唐。杜甫輕嘆,半世悲涼)
(李白是謫仙人,因為他是天上的仙人,而杜甫是詩聖,而聖人卻是普通人)
(我真的無法釋懷,一身傲骨,滿腔熱忱的杜甫居然餓死在一條小船上)
(李白是初唐到盛唐,而杜甫是盛唐到晚唐)
(杜甫的一生說明,任你才華橫溢也要出生在盛世,沒有強大的國家只有悽慘的結局)
(杜甫詩歌,格律第一,敘事、記民、載史、抒志也是最頂流,這就是詩聖!)
畫面中,他常常忍飢挨餓,為了一頓飯而四處奔波。他拿著紙筆,想要寫下心中的感慨,卻因顫抖的手而